诗人杜甫共 1463 首
【生卒】:712—770
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今湖北襄樊),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而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审言,武后时官膳部员外郎,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曾起积极作用。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其一生正值唐朝由盛而衰之转变时期,安史之乱乃此转变之关键,杜甫一生经历与创作,与其时代之兴衰密切相联。青年时代正值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735),举进士,不第。
天宝六载(747),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十载,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十四载十月,始授河西尉,不受,旋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十一月安史乱发,次年六月,玄宗奔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灵武,改元至德。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乾元元年(758)六月,贬华州司功参军。次年七月弃官,由华州往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年底达成都,于西郊建草堂,生活相对安定。
代宗宝应元年(762)因避乱又漂泊梓州(今四川三台)、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764)重返成都,剑南节度使严武聘杜甫为节度使署中参谋,又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杜工部。永泰元年(765)夏春之交,离成都,至夔州(今重庆奉节),在夔州近2年,作诗430多首。大历三年(768)正月,出峡,抵湖北江陵,又转公安、岳阳。辗转漂泊于江湘之间。大历五年冬,诗人病死于由长沙至岳阳之小舟中。生平详见元稹撰《杜工部墓系铭》,新、旧《唐书》本传。年谱多家,其中以蔡兴宗、鲁訔、蔡梦弼、单复所编年谱及黄鹤所撰《年谱辨疑》影响较大。近人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考订颇详,可参考。
杜甫现存诗歌1440余首。宋人王洙所编《杜工部集》20卷,为今存之最早版本。其诗歌乃围绕诗人所处时代环境与自身遭际而创作。其“浑涵汪茫,千汇万状”之诗歌内容,反映当时社会面貌全面深刻,故后人誉之为“诗史”。在诗歌艺术方面,杜甫承继前贤,勤于探索,刻意求工,无体不精,形成其“沉郁顿挫”,“律切精深”之艺术风格。元稹称杜诗:“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杜工部墓系铭》)故杜甫之于唐诗,具有集前代之大成,开后世之先路之作用,影响至大。对杜诗之整理编纂、系年、分类、评点、注释、研究,历代学者用力至勤。迄清以前之专门著述,今存者尚有200种左右。
版刻流传最广泛者,有钱谦益《杜诗笺注》,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等。仅辛亥后近人之有关专著,亦达200余种之多。《全唐诗》编为19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断句4。
代表作1
尚觉王孙贵,豪家意颇浓。
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
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
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
代表作2
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
崩石欹山树,清(一作晴)涟曳水衣(苔也)。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
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
代表作3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霁(一作济)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潘岳《闲居赋》:“张公大谷之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代表作4
一匮功盈尺,三峰意出群。
望中疑在野,幽处欲生云。
慈竹春阴覆,香炉晓势分。
惟南将献寿,佳气日氛氲。
代表作5
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
气色皇居近,金银佛寺开。
往还时屡改,川水(一作陆)日悠哉。
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
代表作6
秋水通沟洫,城隅进(一作集)小船。
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
菱熟经时(一作旬)雨,蒲荒八月天。
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
代表作7
东郡趋庭日(时甫父闲为兖州司马),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岳(一作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代表作8
秋水清无底,萧然静客心。
掾曹乘逸兴,鞍马去相寻(一作到荒林)。
能吏逢联璧,华筵直一金。
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一作“尊酒亦如此,人生复至今。白头逢晚岁,相顾一悲吟”)。
代表作9
野亭逼湖水,歇马高林间。
鼍吼风奔浪,鱼跳日映山。
暂游阻词伯,却望怀青关。
霭霭生云雾,唯应促驾还。
代表作10
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
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一作溪)鱼。
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
相邀愧泥泞,骑马到阶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