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光明日报乌鲁木齐5月11日电(记者王瑟通讯员江斌伟、金少兵)“五一”刚过,乌鲁木齐市的街头上就出现了成熟的杏子,人们纷纷购买尝鲜。而最新一期农林科学类英文期刊《园艺研究》发表了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科技支撑首席专家、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教授廖康带领的课题组撰写的论文,揭示普通杏最初起源与传播的根源在中国新疆。
杏为蔷薇科李属李亚属杏组植物,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和中亚是杏树驯化的两个主要中心。2017年6月至今,廖康课题组致力于“新疆杏种群亲缘关系及起源研究”,利用简化基因组(RAD-seq)技术揭示了杏组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种群结构和亲缘关系。
根据廖康课题组的研究,普通杏的传播路径是以中国西北部伊犁河谷为起点,并通过中亚传播,最终流入欧洲,通过持续和广泛的基因流动,不同生态群的杏种质既相互联系又存在遗传差异。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摄
课题组先后收集了168份杏种质,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在全基因组范围进行酶切,快速鉴定高准确性的变异标记信息,获得417961个高质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其中91.94%与参考基因组成功比对,共产出192Gb原始数据,平均每个样本1.14Gb,确保了群体遗传分析的准确性。
研究数据表明,准噶尔-伊犁生态群杏种质在个体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和核苷酸多样性等方面表现出更高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提取样本中的DNA、文库制备与测序和数据分析等试验流程,最终分析得出,中亚生态群是由准噶尔-伊犁生态群驯化而来。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摄
天山山脉有我国面积最大、种类最丰富的原始野生果树林,是苹果、李等多种果树的起源地之一,被誉为野果林活体保存基因库,对现代经济果木的品质改良、优良品种的筛选及分子遗传育种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保护天山野果林,科技部2016年启动了“天山野果林退化生态系统保育与健康调控关键技术”项目,为期5年,由国内十余家科研单位联合攻关。经过科研人员不懈努力,项目在生态退化、病虫害以及人工恢复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发现了多个基因种质资源。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摄
新疆杏品种资源丰富,目前已知100余个杏品种。2019年,新疆杏树种植面积近200万亩,鲜杏产量120万吨左右,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在国际杏产品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12日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