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4年,在浙江义乌流传着一件奇闻。
“喜大普奔,小县城飞出了金凤凰。”“老骆家可要发达了,小孩子就能写诗。”“神童啊,日后的大唐有指望啦。”吃瓜群众在大街上奔走相告,互相说着那个7岁神童的事情。
这个小孩叫骆宾王,前几天在家里的池塘边看见大白鹅在游泳,于是脱口而出: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有人说:“最好的文学创作,都是顺其自然、不吐不快的情况下一泻千里的。”
骆宾王这首诗就属于这种情况,7岁的孩子看到大白鹅在游泳撒欢,小脑瓜子里有所感悟,然后脱口而出,结果造就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
以至于1400年后,这首诗依然耸立在小学课本里,成为必备、必考、必默写的典型。
在大唐帝国的初期,虽然有了科举考试,但依然是贵族门阀镀金的终南捷径。
骆宾王的家庭,就是在义乌批发小商品的,指望他能跟贵族子弟们谈笑风生,那就是在拿他开涮了。骆宾王没有参加过高考,但他依然跟太原王氏出身的王勃同列“初唐四杰”,其中原因显然不是学历的因素。
而是骆宾王的两项素质:个人品质和学习能力。
毕竟是神童嘛,天生的高智商再加上多年苦读,骆宾王可谓是东南半壁的才华担当。虽然出身贫寒,但依然有人欣赏他。20岁那年,骆宾王经朋友介绍找了份工作:去道王府里当秘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在道王府里兢兢业业的干了三年,深得道王的喜欢:
“这孩子右手能提笔写文章,左手能端茶倒水、打扫卫生,是个好苗子。我如果不好好培养他,都不敢摸自己的良心——会痛啊。”
这一天,道王把府里的属下召集起来,让他们每人写一篇夸自己的文章:
“在哪家大公司实习过?在哪个地方扶贫支教过?在哪个活动中得奖过?都可以写出来嘛,要详细、具体,我好向朝廷推荐你们当官啊。”
出身贫寒、没有学历的骆宾王,如果能抓住这次机会,那他的命运将完全不同。
可就在大家奋笔疾书、把自己夸的天花乱坠时,他把手中的狼毫毛笔一扔:“这种扰乱用人制度、堕落个人品德事情,我是不会*,这辈子都不会干。”
说己之长,言身之善。腼容冒进,贪禄要君。
上以紊国家之大猷,下以渎狷介之高洁。
此凶人以为耻,况吉士之为荣乎?
骆宾王同志坚决不走歪门邪道,他一定要靠自己的本事走正常渠道,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你可以说他耿直、情商低、不懂人情世故,但你不得不佩服他的高尚品德,即便他因此丢了饭碗。
有些事被所有人轻视,但却承载着国家民族的精神和未来。
从道王府出来,骆宾王茫然的在大街上游荡。
正琢磨着找一家便宜的快捷酒店住下,结果在马路边的宣传墙上看到几个大红字:“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
在大唐帝国,这绝对是人人认同的一句话。
国力日渐昌盛,李靖、李绩、侯君集率领大军东征西讨,打下了大大的疆土。高昌国王甚至还没见到唐军的影子,就被吓死了。
这些英雄事迹时刻感染者骆宾王,他抽出随身佩戴的宝剑,下定决心:“到前线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第二天,骆宾王骑马一骑绝尘,向着黄沙万里的西域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