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的武器,终究没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骆宾王写出了第一流的文章,统帅的徐敬业却没有一流的能力,不到三个月,就被武则天派出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本人也被部下砍了脑袋,做为升官发财的垫脚石。
而骆宾王,也在战斗中不知所终。
《资治通鉴》说他跟徐敬业同时被*,《朝野佥载》说他投江自*,《新唐书》说他逃跑了,从此不知所终。
骆宾王从此在江湖里消失了,但江湖里仍然流传着他的传说。
他的长篇诗歌《帝京篇》《畴昔篇》被无数人模仿,刘希夷、张若虚、王维、高适、白居易、韦庄,甚至清朝的吴伟业在写长诗的时候,都要向骆宾王献上膝盖。
可以说,这些人都是他的徒子徒孙。
我们在读“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的时候,不能忘记,这是骆宾王开辟出的一条道路。
骆宾王虽然没有做大官、发大财,最后还不知所终,但他的地位却是不容置疑的,杜甫就对此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惧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骆宾王出身贫寒,没有家族背景可以依靠,却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活出了真实的自己。
他难道不知道抱道王的大腿,就能升官发财吗?他难道不知道拍武则天的马屁,就有锦绣前程吗?骆宾王那么聪明,怎会不懂?
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跪倒在权势、富贵的淫威下,而是在坚持了心中的道义:“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不论在道王府,还是西域沙场、长安朝廷、浙江县衙、扬州义军中,骆宾王从来没有改变,他从来都是9岁时那个少年郎:
忌满光先缺,乘昏影暂流。
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
既然能像明镜一样直白,何必弯弯曲曲的搞那些下三滥?这是骆宾王一生坚守的道德品质。
在唐朝的诗人中,有才华的人很多,做大官的人很多,发大财的人很多,可从没有谁能在历史长河中辉映千古,其骨气、节操足以透过纸张,扑面而来。
而这也是他超脱学历、阶级的制约,实现人生价值的核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