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接触的银行,每一家机构的层级都不一样,有总行,有分行,也有支行。总行基本都不办理具体业务,是一个管理总部,那分行和支行有什么区别呢?
这首先得从银行的基本管理模式说起,商业银行一般分为两种基本模式:单一银行制和总分支银行制。除早期美国广泛采用单一银行制外,现代商业银行的组织模式基本采用总分支银行制。
总分支银行制是指商业银行可以在总行以外,设立分支机构,分支机构按照总行统一政策、指令和授权开展经营,其优点在于能快速提升资产规模、拓展业务,实现多元化经营,且总行和分行之间可以实现专业化分工,大幅度提高运行效率。
而单一银行制则是相对于总分支银行制而言的商业组织形式,是指不设立分支机构,全部业务由商业银行独立完成的组织形式,这一模式下内部管理层级较少,业务经营灵活性较大,但一般规模较小,经营成本较高,且业务相对集中,市场覆盖率有限。
我国的商业银行一直采用总分支行制,实行的是多层级管理模式,这与我国长期郡县制治理的文化基因有关。
分支机构管理套路大同小异国有银行一般规模较大,其经营范围覆盖全国,大多按照传统的行政区划设置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设置分行,同时在地市级中心城市设立二级分行,在县域设立支行,下辖若干营业网点,各省区机构设置略有差异。共同点是省市区分行享有高度管理自主权,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划内日常管理,享有产品开发、授信审批、财务管理、组织人事权等“人、财、物”的全方位管理权限。
股份制银行的分支机构设置较为灵活,设置时充分考虑行政区划与经济发展两大要素,并不完全照搬行政区划设置。股份制银行一般会在直辖市或省会城市设立一级分行(如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南京分行、长沙分行等),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设立二级分行或支行,下辖若干营业网点。各地分行根据总行授权,负责辖内“人、财、物”的全方位管理。
与前两者相较,中小商业银行(主要是城商行、农商行)规模略小,且差异较大。中小银行一般在本地开展经营,鲜有涉足外地,组织形式通常为总行-支行-分理处;规模较大的城商行出于机构战略布局的需要,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时主要考虑经营需要,一般选择在重点城市或经济区域设立分行。分行权限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大致相当。
分行支行区别可不是一字之差同为分支机构,分行和支行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从规模上讲,大型银行的一个支行可能都上千亿上千人的规模,中小银行可能全行规模也不过几百亿几百人。这时候,不能单从规模体量上去区分分行和支行,而应该从定位和职能上审视。分行和支行(即便是具有管理职能的中心支行或者管辖支行等“准分行”组织)的差异也是很大的。
战略定位不同
支行定位是经营中心,而分行为区域经营管理中心,也就是区域总部,定位更高,职责更全面,功能更完善,可支配的资源更多。分行是一定程度上是战略制定者和规则制定者,承担着战略管理、运行监控、业务经营职责,全面负责大区域经营管理活动,支行则是执行者,是一个市场单元,是具体经营活动的落地单位。
授权不同
分行与管辖支行相比,其授权内容、授权范围有较大扩充。分行在业务经营、人才建设、分配体制和机制创新上具有更多自主权,拥有的权限超过各类管辖支行。
分行是方面军,是指挥部,是大区总部,除组织正常的经营活动外,在组织运行、区域管理、品牌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党政工团等方面将担负更多的责任。支行则偏重于执行上级部署,开展业务运营,是一个末端经营机构和利润中心,基本是一切向钱看。
规模体量不同
在一家银行内部,分行和支行除了名称和授权的差异之外,在资产规模上一定会有比较大的差异,规模大的支行有可能升格为分行,业务规模较小的分行则可能合并或降格。
分行一般都有自己的特色定位,在风险偏好、市场策略、产品组合,产品定价上有一定的自主权,银行一般都会在经营职能完整、产品门类齐全的基础上鼓励分行特色发展。支行则基本没有这个待遇。
管理考核模式不同
原则上总行不会对分行实行过细过繁的考核模式。总行对分行的考核主要集中在核心指标和风险指标,一般结构性指标考核空间在分行。而支行的考核则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每一项工作都有量化指标。对分行基本是放的多,是目标导向,对支行则管的细,偏重于过程管理。
管理水平不同
分行建设的核心是二级机构承接总行赋予的职能,在管理水平、战略思维、管理人员视野、决策能力、改革发展等方面明显高于支行管理团队。
分行与支行的真正不同,是分行所具有的封疆大吏的气质,是支行难以企及的,分行长一般都具有总行领导的战略思维水平和管控能力。这与企业规模大小和总行的管理偏好无关。在责权利匹配的企业管理规则下,分与支的差异主要在自主权上,在偏重管理还是偏重经营的分工上,在于有多少资源办多少事,说到底还是责权利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