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36.林公云:“见司州①警悟交至,使人不得住,亦终日忘疲。”
【注释】
①司州:王胡之。
【翻译】
支道林说:“看到王胡之的清谈不断出现让人警醒与感悟的话语,真让人不愿停下,一整天都不会疲惫。”
【原文】
137.世称苟子秀出,阿兴①清和。
【注释】
①晏子:王修。阿兴:王蕴(329—384),字叔仁,东晋太原晋阳人。王濛之子,王修之弟,也是晋孝武帝皇后王法慧之父。
【翻译】
世人称赞王修是木秀于林,王蕴则清雅温润。
【原文】
138.简文云:“刘尹茗柯①有实理。”
【注释】
①茗柯:即茗仃、酩酊,大醉的样子。
【翻译】
简文帝司马昱说:“刘惔看起来稀里糊涂,一讲到玄理就井井有条。”
【原文】
139.谢胡儿①作著作郎,尝作《王堪传》。不谙堪是何似人,咨谢公。谢公答曰:“世胄②亦被遇。堪,烈之子,阮千里③姨兄弟,潘安仁中外④,安仁诗所谓‘子亲伊姑,我父唯舅’,是许允婿。”
【注释】
①谢胡儿:谢朗,小名胡儿,谢安的侄儿。
②世胄:王堪,字世胄,曾任车骑将军,后被害,追赠太尉。
③阮千里:即阮瞻。阮籍的侄孙,“竹林七贤”之一阮咸的儿子,字千里。
④中外:中表,指中表兄弟。
【翻译】
谢朗担任著作郎时,要写一篇《王堪传》。他不清楚王堪是什么样的人,就去询问谢安。谢安回答:“王堪也曾受到帝王的知遇之恩。他是王烈的儿子,是阮瞻的姨表兄弟,潘岳的姑表兄弟,就是潘岳诗里所说的‘子亲伊姑,我父唯舅’。他还是许允的女婿。”
【点评】
世家名门之间互相通婚的很多,所以好多名士之间都有亲戚关系。
【原文】
140.谢太傅重邓仆射①,常言:“天地无知,使伯道无儿。”
【注释】
①邓仆射:邓攸,字伯道,渡江避难途中为了保全弟弟的儿子,抛弃了自己的儿子,以致绝了后代。后官至尚书左仆射。
【翻译】
谢安很敬重邓攸,常说:“老天爷不长眼,竟让邓攸没了儿子。”
【原文】
141.谢公与王右军书曰:“敬和①栖托好佳。”
【注释】
①敬和:王洽(323—358),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书法家。他是宰相王导的第三子,王羲之的堂弟。历官至吴郡内史,征拜中书令。但《晋书·王洽传》没有说到王洽曾任此职。其子王珣死后曾追赠车骑将军。
【翻译】
谢安给王羲之的信中写道:“王洽有很好的精神寄托之处。”
【原文】
142.吴四姓①旧目云:“张文,朱武,陆忠,顾厚。”
【注释】
①吴四姓:吴郡有张、朱、陆、顾四大姓,三国时,四姓人才兴旺。
【翻译】
从前评价吴郡四大姓说:“张家出文人,朱家出武官,陆家人忠诚,顾家人宽厚。”
【原文】
143.谢公语王孝伯:“君家蓝田,举体无常人事。”
【翻译】
谢安对王恭说:“你们家的王述,所做的事全都和普通人不同。”
【原文】
144.许掾①尝诣简文,尔夜风恬月朗,乃共作曲室中语。襟怀之咏,偏是许之所长,辞寄清婉,有逾平日。简文虽契素,此遇尤相咨嗟,不觉造膝,共叉手语,达于将旦。既而曰:“玄度才情,故未易多有许!”
【注释】
①许掾:许询,字玄度。
【翻译】
许询曾经去谒见简文帝司马昱,那一夜风恬淡,月明朗,两人就一起到密室中清谈。抒发胸怀,畅所欲言,这是许询所擅长的,言辞寄托着清新委婉的情感,远超平时的水平。简文帝虽然向来都与他志趣相投,这一晚也感到更加欣赏和尽兴,不知不觉两人膝盖相碰,挽着手共同谈论,通宵达旦。之后简文帝说:“许询的才情,实在是世间少有啊。”
【原文】
145.殷允①出西,郗超与袁虎②书云:“子思求良朋,托好足下,勿以开美求之。”世目袁为“开美”,故子敬诗曰:“袁先生开美度。”
【注释】
①殷允:字子思,故下文直称子思。太常殷融之子,官豫章太守、太常。
②袁虎:袁宏。
【翻译】
殷允到京城去,郗超给袁宏写信说:“殷允在找寻志同道合的良友,希望阁下可以给他个机会,请别用开朗美好的标准来要求他。”世人评价袁宏为“开朗美好”,因为王献之有诗写:“袁生有开朗美好的气度。”
【原文】
146.谢车骑问谢公:“真长性至峭,何足乃重?”答曰:“是不见耳。阿见子敬,尚使人不能已。”
【翻译】
车骑将军谢玄问谢安道:“刘惔性情很是苛刻,哪里值得如此被人敬重?”谢安说:“你只是没见过他而已。我每次看见王献之,都感到情难自抑呢。”
【原文】
147.谢公领中书监,王东亭有事,应同上省。王后至,坐促,王、谢虽不通①,太傅犹敛膝容之。王神意闲畅,谢公倾目。还谓刘夫人曰:“向见阿瓜②,故自未易有,虽不相关,正是使人不能已已③。”
【注释】
①不通:王珣兄弟原为谢家女婿,后来两家人产生了矛盾,断绝了往来。
②阿瓜:指王珣,他的小名,一是法护,一是阿瓜。
③已已:第一个“已”,停止;第二个为语气助词。
【翻译】
谢安兼任中书监的时候,王珣有一次有事,要与谢安一起坐车上中书省。结果王珣迟到,两人的座位紧挨着,那时王、谢两家虽然不来往了,谢安还是收紧腿留出地方给王珣。王珣的神情悠然自得,使得谢安对他另眼相看。后来谢安回到家里对妻子刘夫人说:“刚才看见阿瓜,确实是个难得的人物,虽然和他不来往了,见到他还是颇为激动。”
【原文】
148.王子敬语谢公:“公故萧洒。”谢曰:“身不萧洒。君道身最得,身正自调畅。”
【翻译】
王献之对谢安说:“阁下实在是潇洒倜傥。”谢安说:“我不潇洒。你说的话我是最满意的,我只是身心舒畅。”
【原文】
149.谢车骑初见王文度①,曰:“见文度,虽萧洒相遇,其复愔愔②竟夕。”
【注释】
①王文度:即王坦之。
②愔(yīn)愔:安详和悦的样子。
【翻译】
谢玄初次见到王坦之,对人说:“见到王坦之,虽然对待他的方式随性不羁,但他整晚也还是态度安详随和。”
【原文】
150.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王曰:“不有此舅,焉有此甥!”
【翻译】
豫章太守范宁对荆州刺史王忱说:“你风流俊朗,素有名望,实在是后起之秀。”王忱说:“没有你这样的舅舅,哪会有我这样的外甥!”
【点评】
王忱的母亲是范宁的妹妹,范宁是王忱的舅舅,所以这里是自家人互夸的地方。
【原文】
151.子敬与子猷书,道:“兄伯萧索寡会,遇酒则酣畅忘反,乃自可矜。”
【翻译】
王献之给王徽之写信:“兄长淡泊名利,淡泊寡欲,遇到酒就会流连忘返,酣畅淋漓,这实在值得自傲。”
【原文】
152.张天锡世雄凉州,以力弱诣京师,虽远方殊类,亦边人之杰也。闻皇京多才,钦羡弥至。犹在渚住,司马著作①往诣之,言容鄙陋,无可观听。天锡心甚悔来,以遐外可以自固。王弥②有俊才美誉,当时闻而造焉。既至,天锡见其风神清令,言话如流,陈说古今,无不贯悉。又谙人物氏族中来,皆有证据。天锡讶服。
【注释】
①司马著作:此人事迹不详。
②王弥:王僧弥,即王珉。
【翻译】
张天锡家族世代占据凉州,后来形势不对,衰亡之后投奔建康,他虽是远方异族,但也是边境上一方雄主。听说京城人才集聚,张天锡很是羡慕。等他到了京城,船还停留在江边码头上,司马著作前去拜访他,他的言语与长相都很低俗粗鄙,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地方。张天锡由此感到后悔来建康,觉得自己可以固守凉州,不必投降。当时王珉文采风流素有美誉,听闻张天锡来建康就去拜访。王珉到了之后,张天锡看到王珉丰神俊朗,清新秀丽,言语流畅,畅谈古今,无所不知,又深谙各方面的人物宗族关系,都有依据让人信服。张天锡惊叹佩服不已。
【点评】
外交的使者都要容貌过人,谈吐优雅,因为使者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对一个地区和国家的印象。
【原文】
153.王恭始与王建武①甚有情,后遇袁悦之间,遂致疑隙。然而每至兴会,故有相思。时恭尝行散至京口射堂,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恭目之曰:“王大故自濯濯。”
【注释】
①王建武:王忱,是王恭(字孝伯)的同族叔父辈。
【翻译】
王恭起初和王忱交情很好,后来受到袁悦的挑拨,两人产生猜疑,互生嫌隙。可是每到高兴时,王恭还是会想起他。一次王恭吃了五石散后去行散,走到京口的射堂,正当清晨的露珠闪耀着,梧桐刚吐出新芽,王恭看着这一景象说:“王忱确实清新明朗啊。”
【原文】
154.司马太傅为二王目曰:“孝伯亭亭直上,阿大罗罗清疏。”
【翻译】
太傅司马道子评价王恭和王忱:“王恭中正不屈,王忱清新疏达。”
【点评】
司马道子和王恭可谓是死敌,能够给予这么高的评价也是难得。
【原文】
155.王恭有清辞简旨,能叙说而读书少,颇有重处。有人道:“孝伯常有新意,不觉为烦。”
【翻译】
王恭言谈清新简要,能说会道却读书不多,经常会有重复的地方。有人说:“王恭的言谈总是很有新意,不会让人觉得重复。”
【原文】
156.殷仲堪丧后,桓玄问仲文:“卿家仲堪,定是何似人?”仲文曰:“虽不能休明一世,足以映彻九泉。”
【翻译】
殷仲堪死后,桓玄问他弟弟殷仲文:“你家的仲堪,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仲文说:“他虽然说不上一辈子光明磊落,但死后也足以光照九泉。”
【点评】
桓玄真是假惺惺,殷仲堪就是被桓玄害死的,还这么问人家堂弟,殷仲文的回答是说我哥至少问心无愧,也算是一种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