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有哪些原因,项羽之死有几个重要场景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06 00:18:44

所以六国贵族们对项羽相当不满意,这就替他的失败种上了祸根。所以我们后面会看到,项羽身边几乎没有什么智囊型人物。只有一个“亚父”范增跟着他,结果他还不肯听范增的话。

二、项羽败于“沽名”?

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曾经观看了一场京剧《霸王别姬》。看完之后,他泪流满面地对身边的警卫李银桥说:“不要学西楚霸王,我不要学,你也不要学……”

*身上素来有一种浪漫诗人的气质,他一生中读过许多历史书籍,对书中人物的生平了如指掌。项羽在他的眼中,本来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但是*仍然在看戏的时候,给予了这位英雄人物极大的同情。不过比起戏曲这种民间艺术作品里的形象,他显然更加相信《史记》再加上自己对西楚霸王的综合判断。

因此,*在后来的《七律·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中,对项羽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评价:不可沽名学霸王。

项羽之死有哪些原因,项羽之死有几个重要场景(5)

有人说,这意味着项羽在*的眼里,就是一个“沽名钓誉”之徒。于是后来社会上就发展出一种言论,说项羽失败,就败于他的“沽名钓誉”。

说项羽“沽名钓誉”,理由只有一条:《史记》中有一则关于他“衣锦还乡”的典故。看起来他就是出于虚荣,想要富贵还乡,所以才定都彭城的。

不过这一番评价,却引发了一场争议。也有不少的人认为,项羽并不是一个“沽名钓誉”之徒,因为“沽名钓誉”是伪君子的行为。

项羽从一开始“争王”、“*降”到后来“鸿门宴”上放虎归山,再到“鸿沟之约”,三十岁兵败自刎,任何时候他都是坦坦荡荡、英雄磊落的,他仿佛从来没有背信弃义过。

反倒是刘邦,一个贪财好色、地痞流氓之辈,入关之后为了称王,收买人心,于是就“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了。

项羽之死有哪些原因,项羽之死有几个重要场景(6)

总之,项羽除了被后世吹嘘武功盖世,在别的地方,并未获得言过其实的称赞。相反,倒是有不少人骂他残暴嗜*、刚愎自用,且“沐猴而冠”,他“沽”到的“名”完全没体现出来。

结语

其实,*那一句“不可沽名学霸王”究竟该如何解释,还有待推敲。不过,他在1956年提出的项羽的三大错误却说得相当准确。

项羽这个人物,在传统戏里总是一把大胡子,一张大花脸。让不懂历史的朋友看了,还以为他是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子。其实,项羽是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少年英雄”。

在“鸿门宴”的时候,项羽才二十五、六岁,一开始就误把刘邦这个五十多岁的老狐狸当成了战友,所以不肯听“亚父”范增的劝说*了他。

后来“鸿沟之约”时,项羽也才三十岁而已。战败恐怕不能怪他思虑不周,只是因为前期的失误,导致他在当时已经没有能力与刘邦硬干,只想快快回到自己的老家。

项羽之死有哪些原因,项羽之死有几个重要场景(7)

是什么前期失误导致他最后的结局呢?就是因为他曾经“火烧咸阳”。当年六国贵族们一齐拥护的,难道真的是楚怀王和项羽吗?他们只是想打倒秦朝,瓜分天下而已。

显然,年轻的项羽是一个非常不好相处的主,“火烧咸阳”的他”与六国贵族、地主阶级离心离德。这个霸王最后活脱脱地把自己玩儿成了一个“孤家寡人”,所以路怎么走得长呢?

后人重读这一段历史,替项羽落泪,不过是在感叹这个年轻人生命太过短暂。他的西楚霸业,“其兴也勃,其败也忽”。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