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很多朋友都宅在家里,最怕听到的字眼就是“发烧”。
在各个小区及公共场所的入口都有检测体温的,朋友天天窝在家里也不忘量体温,发现体温稍有升高后紧张的不得了,又不敢去医院,于是紧急向我网上问诊求援,那今天咱们就说说关于发热你应该知道哪些。
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很多人认为量体温高就是发热了呗,应该说还回答的不够确切。
首先发热(fever)是医学上的一个症状(symptom),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 是机体对致热原的一种全身性反应。
因此当因生理性因素引起体温升高时并不是临床中所讨论的发热,例如夏天你在一个非常炎热的环境下,这时量体温会高于正常,又或如女性在月经前和妊娠期体温也会稍高于正常,精神紧张也可能会导致低热。
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左右,在不同人之间会略有差异,同时在一天不同时间段或不同状态下会稍有差异,比如一般下午体温要稍高些,吃饭后体温也可能会高些。
按体温高低,发热可分为:低热 37.3~38℃;中等度热 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
导致发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无外乎两类疾病: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发热的病因主要是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真菌、寄生虫等。
非感染性发热的原因有很多,有药物、各种无菌坏死物质吸收(例如手术或外伤后局部血肿吸收)、恶性肿瘤、各种风湿免疫类疾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例如脑出血、外伤、中暑等)、内分泌代谢障碍(例如甲亢)等等。
发热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发热的原因,找到原因后才能精准治疗!
首先大家心里应该有个认识,发热只是一个症状,它可能是不同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挖掘发热的同时还合并的其它信息来为明确诊断提供线索!
这些信息包括什么?抽血化验、B超拍片等辅助检查你都做不了,以下三方面信息很关键:一、病史。二、合并的症状体征。三、发热的规律特征。
一、病史包括很多内容,提供的越详细越有帮助,例如:
旅行史(这对于现在诊断新冠肺炎非常重要,14天内有湖北或武汉旅行史,同时合并发热、干咳、乏力中的2个临床表现就可以诊断为疑似患者)
接触史(例如宠物或其它动物、职业接触)
服药史(是否服用免疫抑制药物)
既往史(是否有反复发烧的病史或慢性疾病)
家族史(家族中有无发烧的病史)
二、合并症状体征对于鉴别发热原因也有很大帮助,例如:
寒战(常见于感染类疾病,如败血症)
咳嗽、咳痰、咽痛、流涕、呼吸困难(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感冒等)
关节肿痛、皮疹(常见于风湿免疫类疾病)
腹泻(常见于消化系统疾病)、体表淋巴结肿大(常见于血液系统疾病)、结膜充血(常见于眼部疾病)、意识障碍(常见于中枢系统疾病)、腹痛或局部压痛(常见于外科类疾病)等体征来初步判断可能累及的系统,来医院时可以选择去相关科室就诊,减少挂错号的等待时间。
三、记录发烧时体温的变化规律也是有帮助的,例如常见热型有:
①稽留热:体温持续于 39~40℃, 达数天或数周, 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 1℃。
②弛张热:体温在24小时内波动达2℃或更多。
③双峰热:体温曲线在 24小时内有 2次高热波峰。
④间歇热:体温突然上升达 39℃以上,往往伴畏寒,历时数小时后又下降至正常, 经一至数天后再次高热, 如此反复。多见于疟疾。
⑤波状热:体温在数天内逐渐上升至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常温或微热状态,不久又再发,呈波浪式起伏。
⑥双相热:第 1次热程持续数天,然后缓解一至数天,又发生第 2次热程。
⑦不规则热: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律 。
综合以上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对自己发热的原因有个大致的判断,例如发热是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的,为进一步查找病因缩小范围。
以上就是关于发热的一些小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发热有时在临床上表现的非常狡猾,有很多发热的原因即使住院后也一时找不到病因,只能称之为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乍一看还以为是UFO,很多医生为反复发热的患者头疼不已,也为终于不发热的患者欣喜若狂。
相信只要我们基于客观事实,认真求证,实事求是,一定可以找到病因并精准治疗的。就如同对待现在的疫情一样,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