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为新教材湘教版第三章第一节内容,本章内容是讲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前两章内容相比,它所揭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密切,阐明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空间的条件更为广阔。大气环境是人类三大环境,即大气、海洋和陆地环境之一,是海洋和陆地两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换的动力和媒体。本节教材的涉前、涉后的知识较多,是整个单元的基础。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人地协调观:了解大气垂直分层对人类的影响,说明大气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综合思维:培养读图、阅读和概括能力;运用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区域认知:结合资料,说明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理解每层的特点。
4.地理实践力: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人类活动与各层大气的关系
难点: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课前准备】
教学技术和教学仪器:多媒体手段、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等。
【教学方法】
教法:讲述法、案例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
学法:读图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地球大气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板书]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思考:非洲最高的山峰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山顶却终年积雪,这是为什么?
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乞力马扎罗山海拔高(接近6000米),因此,山顶气温很低,终年积雪。
大气的质量虽然只相当于地球质量的百万分之一,却分布在地球外围 2000~3000千米的大气层中,在这厚厚的大气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是不是一直递减呢?
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并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地球大气共分哪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划分依据: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温度和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大气层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分层(基本层次)
(一)对流层:(1)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所以对流层大气下热上冷,热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
(2)对流层集中3/4的空气质量及大部分的水汽和杂质,天气现象发生在这一层且与人类最密切。
(3)对流层高度随纬度而变化。
低纬度地区约为17~18千米
中纬度地区约为10~12千米
高纬度地区约为8~9千米
(夏季较厚,冬季较薄,中纬度地区尤其明显)
(二)平流层:对流层顶到55千米处:在22-27千米处存在臭氧层,吸收紫外线,所以平流层的热源来自太阳,大气上热下冷,空气稳定,天气晴朗, 适合飞机飞行。
(三)高层大气:平流层顶以上的大气。高层大气气压很低,密度很小。在6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大气分子被分解为离子,大气分子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所以称为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远距离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有时出现绚丽多彩的极光。
活动:对流层,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6℃,从而形成一个随高度增加而温度下降的大气垂直温度梯度。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在我国地形图上,找到贵阳、重庆、武汉、长沙、上海的位置;读图3-7,说明贵阳打造避暑旅游名城的优势条件,并分析其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