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入穷巷典故,赶狗入穷巷必遭反噬故事出处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07 00:45:41

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辛弃疾被罢官后到上饶带湖一带隐居。他在事先修好的房子附近开辟了菜园子和稻田,准备犁田躬耕。闲来无事,又把前人经书中的句子用来填了一首词。

狗入穷巷典故,赶狗入穷巷必遭反噬故事出处(1)

他刻意把孔夫子的圣人之言,填进“小艺”、“末道”的词作当中戏说人生。表面上是在讽刺孔子,其实是苦中作乐,进行自嘲。因为他的号是“稼轩”,所以这首词题为“赋稼轩”。

一、《踏莎行·赋稼轩》赏析

《踏莎行·赋稼轩》——南宋·辛弃疾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词作意译:做人懂得进退存亡之道,不失正义就对了。得到君主信任,我就出仕;得不到信任,我就隐居。

退居田园,像樊须一样,当个农民。以一根横木作门梁,在简陋之处安身。每天看着夕阳西下,羊牛结队归来,自得其乐。

不要学孔子四处游说,兜售学问。因为得不到重用,只能黯然离开卫国。途经宋国时,还差一点被桓司马截*。结果他只能化装逃跑,东躲西藏。

狗入穷巷典故,赶狗入穷巷必遭反噬故事出处(2)

像古代的长沮、桀溺二位隐士一样,各自拿着工具,并肩在田里劳作不是很好吗?孔丘先生为什么不学他们,偏要把自己搞得这样栖栖遑遑?

本词上下两阙共十句,用了十个典故,上阙写自己归隐上饶之后,追求的是一种符合圣贤之道的生活。“日之夕矣牛羊下”,颇有一种王维笔下的“夕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味道。

下阙则是通过对孔子当年失意后离开卫国,被人追*的描写,来反衬自己归隐的正确性。最末的几句,看似对孔子的行为充满调侃与讽刺,但是事实是奚落那个“一心要从政”的自己。

这一首词作于淳熙八年,辛弃疾被罢官之初。当时他还不知道,这一次归耕,是他往后二十多年隐居生涯的开始,因为在朝中的知音和两任靠山都倒了台。

辛弃疾的内心已经意识到,他在政治上是孤单的。假如他仍然一意孤行的话,立马就会和孔子当年一样,整日栖栖遑遑、甚至像丧家之犬一样被人追*,东躲西藏。

狗入穷巷典故,赶狗入穷巷必遭反噬故事出处(3)

于是他时常填词、写文章嘲笑自己的“不智”。奈何天性使然,终其一生,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与打击,他还是原来的那个辛弃疾。

洪迈《稼轩记》中说:辛弃疾当年隐居的地方,在信州郡治(江西上饶),北面一里外的一处空地上。那里三面都有墙,另一面靠着一条湖,就是带湖。

早在辛弃疾第二次担任江南西府安抚使时,就在那里盖了百余间房子,置备了菜地,随时准备回家种田。当他就给自己的新居起了一个名字叫“稼轩”。可见他对自己在朝中受到的排挤,早有预见。

二、词中的十个典故

“进退存亡”出自《易经·乾文言》。当进则进,当退则退,才是先贤的为人之道。

“行藏用舍”,典出《论语·述而》里面孔子的话: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狗入穷巷典故,赶狗入穷巷必遭反噬故事出处(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