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的精神与宗旨,志愿者精神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07 23:11:26

核心阅读

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全球招募一年来,越来越多人申请加入冬奥志愿服务队伍。志愿文化、奥运精神感召着人们关注、参与冬奥志愿服务,将会是北京冬奥会的一段火热记忆。

时间回到2019年12月5日,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报名正式开启,早已守候在电脑前的王雷第一时间点击鼠标,提交自己的资料和冬奥会赛会志愿者申请。从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始,他数次作为志愿者,走过许多奥运会举办城市。北京冬奥会,王雷自然不愿错过。

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全球招募启动一年来,越来越多人申请加入冬奥志愿服务队伍。截至2020年12月10日18时,全球网络招募报名系统总浏览量3447万人次,报名成功人数超过98万。按计划,赛会志愿者报名将于2021年6月30日截止,录用工作将于2021年9月30日完成。志愿文化、奥运精神感召着人们关注、参与冬奥志愿服务,将会是北京冬奥会的一段火热记忆。

王雷至今还珍藏着北京残奥会志愿者的衣服。青花蓝、祥云图形,总会将他的思绪拉回12年前:“2008年,我在主新闻中心负责‘中国之窗’展馆运行,向来自全世界的记者朋友展示和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那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奥运带来的热情与喜悦。”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留下了丰富的奥运遗产,也被许多人认为是中国志愿服务的新篇章。相比夏奥会,即将到来的冬奥会有其独特之处,志愿服务工作也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

“天气寒冷、专业性强、两地三赛区办赛以及疫情防控等,都将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北京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滕盛萍说,要将问题想在前头,做好预案,从顶层设计和基础工作两个层面入手,扎实推进志愿者工作。

2019年5月10日,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0天之际,《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发布,进一步推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志愿服务工作走向社会、走近大众,唤起人们对冬奥会的关注。随后,有关赛会志愿者招募、培训、保障等一系列措施和细则陆续出台,为志愿服务工作的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北京冬奥组委副秘书长徐志军介绍,北京冬奥会计划招募2.7万名赛会志愿者,冬残奥会计划招募1.2万名赛会志愿者。最终入选的赛会志愿者,将接受通用培训、专业培训、场馆培训和岗位培训,“让志愿者们带着技能上岗,练就本领离岗。没能入选赛会志愿者的申请人,还可以参与城市志愿服务,为冬奥会贡献力量。”

一方面,要提高赛会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对志愿者的保障和激励机制也在不断健全完善。在北京冬奥会期间,所有竞赛场馆和重要非竞赛场馆都将设立专门的“志愿者之家”,让志愿者在工作之余也可以收获一份关怀和温暖。

待赛会志愿者招募完成后,将正式启动培训工作

据统计,在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的报名者中,18—35岁的青年占比超过95%,在校学生占比85%。即将到来的冬奥盛会正在影响年轻一代。

“作为志愿者参与冬奥会是我的梦想,我要努力圆梦。”报名赛会志愿者的清华大学学生袁舒表示。在她的志愿服务履历中,有支教、校内公益项目、社会调研、大型国际会议服务等多项志愿服务内容。“在帮助别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己也能收获成长,找到认同感。”袁舒说,通过志愿服务,她切实感受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之间的紧密联系,如果能成为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将是她一生铭记的事情。

为进一步弘扬奥运精神,从今年11月起,北京冬奥宣讲团开启了走进百所高校宣讲活动,26位来自冬奥筹办各个领域的参与者与青年学子进行面对面交流,讲述冬奥故事。冬奥宣讲活动还开启了线上直播,据统计,仅第一阶段宣讲活动,线上线下参与人数就超过60万,志愿服务、奥运精神在广大青年心中深深“扎根”。

“待赛会志愿者招募完成后,我们将正式启动培训工作。志愿者部将持续优化各场馆志愿者的人员、岗位、来源计划等,让更广泛群体有机会亲身体验志愿文化和奥运精神。”滕盛萍说。

北京冬奥组委还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广泛参与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歌曲、志愿者口号创作、官方电影青年电影人招募等项目,在申冬奥成功5周年之际,“志愿者回家”活动则邀请了多位往届奥运会志愿者为冬奥志愿服务工作建言献策,让广大志愿服务工作者更有参与感、归属感。

在全社会营造“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冬奥氛围

今年42岁的李楠曾是服务于北京残奥会的一名城市志愿者。她曾经坐着轮椅,完成了一次次对外接待和讲解工作,传递正能量的同时,也收获着温暖和力量。

因2003年的一场车祸,李楠必须依靠轮椅行动,她曾为此消沉了5年。2008年,决定“走出家门”的李楠来到了望京街道残联温馨家园,这是社区为残疾人设立的参与活动、进行康复的场所。“大家互相关心和鼓励,让我觉得特别温暖,逐渐找回了生活的目标。”李楠说。渐渐地,她从一名参与者转变为志愿者,开始带领更多人从事残疾人志愿服务工作。

在李楠看来,自己能够重新面对生活,与城市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紧密关联:“志愿服务在传递爱心、传播文明的同时,也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让生活更有温度。”

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广泛开展迎冬奥志愿服务活动倡议书》同步发布,号召广大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践行志愿服务宗旨,在全社会营造“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冬奥氛围,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蔚然成风。

袁舒说,在自己周围,参与志愿服务的老师和学生不在少数,志愿精神成为很多人的一种追求,“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是大家的力量汇聚起来就能够产生巨大能量。”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14日 15 版)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