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强悍的东北军)
最后就是将不多的后备队,投入了各个地方。
杨宇霆受命接管江苏,如此重要任务,却仅仅只给了杨宇霆两个不满编的师(第8、20师),如此兵力,去往江苏这个地方势力混杂的地方,不是送菜是什么?
杨宇霆去往江苏后,再哪里趾高气昂之余,也引发江苏各派不满,最后战争爆发。杨宇霆狼狈逃回,遮遮掩掩不敢见张作霖,最后还是张作霖知道自己指令有问题,不予追究才蒙混过关。
同样事情,在派往安徽接手地方的姜登选身上也发生了。兵力不足的姜登选带着兵马接手安徽,一样被安徽各方势力弄的满头包,最后狼狈逃回。
这不就是张作霖自视甚高以为天下传檄可定的结果吗?说白了还是实力不够。
(统一差口气)
同样错误,张作霖不止犯过一次,放过孙传芳,错用郭松龄也是如此。
孙传芳算得上军阀混战时候的风云人物。
可是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摄于东北军的强大,孙传芳很是低调,低调过分之后,就此逃过了张作霖的目光,而这却在后续给奉系带来毁灭性打击。
被放过的孙传芳在浙江安心修养一年多之后,就按耐不住野心,联合江苏安徽各个地方的实力派,在太湖上弄了一出秋操。秋操过后,这群人就在孙传芳带领之下,来了场规模庞大的反奉战役。
孙传芳起头,各地跟随,反奉战役越演越烈,最后打的奉军抱头鼠窜,也让貌似铁板一块的奉军内部出现了变乱。
郭松龄的内乱,就因为奉系前线失利而爆发。
实事求是的说,郭松龄应该算的上奉军第一战将,他除了和张学良关系莫逆情同手足之外,战功也是非常显赫。
决定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的直奉九门口战役,就是在郭松龄指挥下完成的,那次战役,郭松龄没日没夜血战九门口,奉军最后的胜利郭松龄居功至伟。
张作霖能入住北京,郭松龄当记头功。
(不公引发动乱)
可是这样的一个人,却被张作霖无视甚至羞辱。
战后论功行赏的时候,功劳最大的郭松龄,仅仅获得了去日本观摩学习的奖励,战功不如他的杨宇霆入主江苏,姜登选入主安徽。如此对待,于心高气傲的郭松龄而言,几乎等同于羞辱。即便张作霖内心想的是,让儿子张学良去封赏郭松龄。
可你老人家是不是该出面安抚或者解释一下?
那一刻的赏罚不公,埋下了后续叛乱的影子。
张作霖高估了张学良在郭松龄心中的作用,也高估了部下对自己的忠诚,这应算自视甚高惹的祸吧。后续认识到自己问题之后,张作霖选择的补偿措施,也让郭松龄有了反叛的实力。
他居然将奉军最精锐的部队都给了郭松龄,这算自信后的矫枉过正吧?
一个没有人监督的军头郭松龄,全然忘记了和张学良的兄弟情,拉起山头就造起了反。奉军也因为这次内乱,再也不复全盛时风采。
(哭也无用)
不复全盛时候风采的奉军,在接下来面对北伐军时,也因张作霖的自视甚高而吃亏不少。在张作霖看来,南方北方军区区十万人不到,地盘就那么点。如何能是北洋军阀的对手,因此对于北伐军一直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从未有正式增援过被攻击的直系和皖系。
于北洋争霸而言,这个抉择当然不算错,奉军甚至在北伐开始后抢夺起了直系的地盘,但当北伐军越来越临近自己,发现北伐军厉害的奉军开始吃亏了。
原来这群娃娃兵是吃人的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