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我和孩子一起看绘本、玩玩具,还没玩一个小时。孩子就想要看电视了,哭闹着找遥控器。
当时我很生气,就对他大吼大叫:“一天到晚就知道看电视,你的眼睛还要不要了?”
孩子一听到我的话,整个人都吓呆了。他停止了哭闹,眼睛直视着我。
这下轮到我害怕了,赶紧抱住他,然后找出安抚他。
我告诉他,我不是故意要吼他,我只是担心他的眼睛发涩了。
两岁半的他可能无法理解我的意思,他又开始哭闹着要找遥控器看电视。一时没有好办法,我只好先把遥控器给他了。
事后我回想了这件事:
大吼大叫这样的方法根本无法让孩子打消看电视的念头,却让我看起来狰狞可怕。估计在孩子的眼里我就是一只喷火的怪兽。
为什么我会情绪失控大吼大叫?首先,原生家庭的影响。
小时候,妈妈经常大吼大叫的方法管教我。虽然她的动机是好的,但是过程是不愉快的。如今为人母,我也学会用大吼大叫来管教我的孩子。仿佛声音一大,孩子就会听我的。我在孩子面前大吼大叫,恰恰说明我的无能。
知乎上有个高赞回答:“小时候被父母大吼大叫的孩子,长大后怎么样了?”
“长大后,那个孩子也变成了大吼大叫的父母。”
是的,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发脾气,孩子长大后也会养成发脾气的习惯。
其次,心里的不安全感。
我对孩子大吼大叫发脾气,可能是因为心里的不安全感。我担心孩子的视力问题,可是又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于是我无意识地就利用了大吼大叫的管教方法。
怎样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呢?为此,我翻了一些书籍,以下分享我的收获:
心理学上有一个 “气球放气法”,可以帮助我们控制脾气。一个人发脾气的过程,就像一个气球放气的过程。
我们可以把生气时候的自己想象成一个气球,气球里面充满的是我们的怒气。
在我们控制不住发脾气的时候,就好像拿着一根针,直接把这个气球戳破,那个瞬间我们会觉得得到了释放,可后果是,我们的怒气会伤害身边的人。但如果我们让这个气球慢慢地放气,气球可以回到它原本的样子,周围的人也不会受到影响。
以上文我对孩子大吼大叫为例:
第一步, “接纳和表达”。面对孩子的哭闹,我有理由生气。不需要憋着,也不需要努力告诉自己要冷静下来,我要做的就是承认自己的愤怒,并且接纳它,然后试着表达,只是不要用吼的方式。
这里有一个情绪表达公式——你可以跟对方说:“亲爱的,你这样说,或者你这样做,我感到很生气,这里的“生气”指的是你当下的感受。”你还可以说:“我感到很愤怒,我感到很受伤、我感到很委屈”,等等。
我利用这个情绪公式的话就是这样的;我告诉孩子,他想要看电视我很生气,因为我担心他的眼睛健康。虽然这个过程,孩子可能听不懂,但是我做到了接纳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时,我的气球会被放掉1/3的气体。
第二步,进入慢慢放气的过程。表达完成后,要”改变刺激源”。可以“做个假动作,微笑一下,来欺骗大脑”,借助改变刺激源可以进一步来控制情绪。
这一步利用心理暗示的技巧。简单地说,就是脸上笑眯眯,内心MMP。当我脸上尝试着挂上微笑时,我就感觉没有那么生气了。现在,我的气球又会被放掉1/3的气体。
第三步,放掉气球最后一部分气体。
发脾气的终极目的是想要解决问题。问题不解决,愤怒就会一直存在。所以,用“想法表达公式”——我的想法是,或者我的意见是“作为开头,这是个开头公式,用这句话来开头。
我尝试着和孩子约定:他可以看电视,但是看一集动画片就要把电视关掉。
写在最后养育孩子的过程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需要做的是尽量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情绪稳定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有利的。虽然这个过程会很痛苦,但是终会破茧成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