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出自于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行路难》,这句诗也被万千学子表达自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而《行路难》的全诗表达了作者李白在经过仕途不顺后,选择以乐观的心态直面苦难,体现诗人的豪迈气概,而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反前文的潦倒忧愁,突然振奋的心情,引得古今多少人称赞他孤傲与豪气。
《行路难》的创作背景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离开四川,云游各地,他怀有“安社稷”“济苍生”的仕途理想,却又有视功名如粪土,隐逸求仙的梦想,所以他不愿参加科举考试,而是想通过志同道合之人的欣赏,然后再引荐给朝廷,直接取得不错的仕途权位。李白这一等,就等了17年。
天宝元年,42岁的李白得到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引荐,让他去长安做官,唐玄宗初识李白,便记住了李白的才华,被史*载称李白当时表现十分优异,让他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院,问他国家方针政策,李白都”潜草诏诰,人无知者“,大意是无论什么问题,都难不倒李白。从此以后,李白出入宫殿,玄宗“降撵步迎”,更是“以七宝床赐食于前, 亲手调羹”,足以见得唐玄宗对李白的喜爱。
唐玄宗虽然喜爱李白,但是却没有给他高官俸禄,而是让他供奉翰林院,职位是草拟文书,陪伴唐玄宗,没有实际的政治权力,而只是一名文学侍从,这无疑让李白孤傲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后来,由于李白在宫中桀骜不驯、放浪形骸,便受到翰林学士张坦的诽谤,谗言李白的各种不洁行为,便受到玄宗的冷遇,朝臣的不忿,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的被撵出了长安。
此时的李白,更加的彷徨无助,忧愤难耐,壮志难酬之意涌上心口,在朋友为自己践行的路上,满怀愤慨的写下这首《行路难》,来表达仕途的曲折、心情的苦闷、却又满怀理想的信心。
《行路难》全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纵观整首诗,李白喝酒的场所极其富贵,喝酒的动作却极其悲痛,喝酒时的意象让人回味,喝酒后的感叹让人印象深刻,重复的“行路难、行路难”反复咏沓,直击人心,猛地感受到作者李白心中的苦闷、愁苦,惆怅未来道路该何去何从,眨眼间下一句就抒发自己“不破楼兰终不还”,“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与决然。诗中,作者丰富多变的情绪,让人可悲可喜,有愁又乐,真是一场情绪的洗礼,更是一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那么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整首诗中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态和境界呢?
一、表达作者“济苍生”“安社稷”的人生理想李白从小精诗书、懂剑术,怀着济世安民的理想,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所以在他的诗歌中,常用大鹏展翅、天马行空的雄壮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也以姜子牙、鲁仲连等古代英雄为榜样,来抒发自己的追求境界,数十年来,他渴望的是能够被人赏识到自己的理想,而不是通过科举考试的规则化去束缚自己的理想。
所以他漫游世间多年,看尽人生百态、社会现状,直到玉真公主赏识他,把他引荐给唐玄宗,他的内心该是多么骄傲,以至于玄宗问他什么,他都对答如流,可结果只是做一个文书,而非心中向往的“卿相”,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李白安心做了两年,饮酒消愁是他自小的本性,作诗抒情是他生活的习惯,却被想到被人陷害,逐出京城。
临行前,朋友请客吃饭,面对这“金”、“玉”为器的美味佳肴,李白却只能用“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去应付这践行礼,吃着美味,味同嚼蜡,反而徒增无尽的惆怅与苦闷,对未来的道路无所是从,只是想到了吕尚在九十岁得遇文王,伊尹受到商汤任用,他们都才华横溢,终得重用,才会发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呼声,像是在对自己呐喊,将来肯定也会再次受到重用,贡献朝廷,贡献百姓,这是他的人生理想。
二、表达作者渴望“功成身退”的人生归宿李白自小接受儒家、道家的思想洗礼,他“十岁观百家,十五游神仙、观奇书,二十游天下”,甚至在20岁时,与一个隐士东岩子共同在青山城隐居数年,他一方面渴求功名,一方面也渴望隐逸,二者折其中,便有了“功成身退”的念头,他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所说:
“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
大意是,希望自己能够发挥才能智慧,帮助君王政通人和,事成之后,自己也有了荣誉,便可以学习陶渊明等人,漂浮江湖之中,观世间万景。也在《留别王司马嵩》中写道”愿佐一明主,功成还旧林“,在《侠客行》中写道“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等诗句表明自己的心志。更有学者袁行霈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李白的理想是:
建立盖世功业之后功成身退,归隐江湖”
《行路难》中,李白并不喜欢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他看到这些美食,都无法下咽,而是想着自己的理想落空时的“拔剑四顾心茫然”,此刻的他再也不会处在君王身边,而是远远地离开长安,在他实现理想的面前,是冰川冻着的黄河,是遍地雪花的太行山,他忽然觉得,实现理想怎么就这么困难?我不要这高官俸禄,我只是想为百姓做事,等到年纪大了,就隐退江湖,无奈却处处碰壁,入仕的道路真是难啊!
当李白在感叹“行路难”时,却写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佳句,可以见得44岁的李白,依然怀有再度出山,为国为民的理想抱负,他觉得自己正值壮年,理应为国贡献,做一番贡献之后,再选择隐居深山,方是最佳的人生归宿。
彰显作者倔强、乐观、自信的豪迈气概开元年间以来,唐朝的权势便被把持在奸相李林甫等人手中,李白一生不慕权贵,更不会投靠权贵,与奸佞之人同流合污,所以对于那些馋惑君主人,他大胆谏言“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无计可施时,只能纵酒狂歌,桀骜不驯。于是,诽谤、冷遇、驱逐等灾难接踵而至。面对政治的腐败,他在《赠蔡山人》中写道“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表达对权贵小人的愤怒,在《古风》中指责唐玄宗“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面对小人的陷害,君主的冷落,李白却发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呐喊,来证明自己在面对灾难时,依然乐观自信的气概。
《行路难》中,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便一扫前几句对仕途迷茫、心情郁闷的惆怅,借以对未来的期许,来表达自己“雄心日千里”的壮志。既充分显示了作者对黑暗政治的不满,又表达了自己在昏暗世俗中,保持清高、自信、桀骜的品格,乐观之意,溢余诗中。
李白作为我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他有着对上层权贵的蔑视,怀着傲骨嶙峋的品格,他不屈人,不屈己,而是屈于理想,屈于百姓,屈于自由。李白有着飘逸奔放的诗歌特点,汲取了特色的民间语言,恰到好处地阐释了自己豪迈不羁的性格,杜甫曾在《春日忆李白》中赞扬他:
白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春日忆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
还有诗人辛弃疾、苏轼、韩愈等人都对李白的诗歌给予高度的评价,足以见得,李白诗歌中彰显的豪迈气概,征服了多少文人*客。
结语李白满怀“穷着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他向往被人赏识,被人举荐,以便更好的施展自己的理想抱负,却没想到在入仕之后,看到政治社会里的满目疮痍,更是有奸佞之人让自己的理想支离破碎,但是李白从未屈服,他始终是世人中的昂昂之鹤,不磷不缁,才作出《行路难》表达自己的苦闷,而在发泄心中的愤恨之后,依然选择乐观的心态,在在人生的岔路口上,扬帆远航,乘风破浪,走上人生的理想道路,实现最终的精神自由,充分表达了诗歌豪迈不羁的性格,傲视权贵的品质。
作者:蔡小记
参考文献: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纲·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文学》
袁茹《最完美的人生理想模式:功成身退—— —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