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是一个美食的国度,按照传统的饮食文化,我国有以形补形、吃啥补啥的说法。在吃这条大路上追究极致的中国人,也逐渐发现很多大补之物。比如人参、鹿茸等。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鹿茸。
鹿茸是一味中药药材,有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的功能。自古以来,它们就是很优质的补品,甚至有“斑龙珠”的别称。
相信大家都知道,鹿茸是雄性鹿科动物,比如梅花鹿或马鹿的尚未骨化的幼角。自从人们发现鹿茸大补之后,就开始饲养梅花鹿,并且在鹿茸还没有骨化的时候将其割下来,经过加工处理之后切片。
生活在野外的梅花鹿、马鹿,自然是期待自己的鹿角又大又长,这样在交配季节争夺配偶的时候,才有更强大的战斗力。不过对于养殖梅花鹿、马鹿的鹿农来说,鹿茸(鹿角)并不是越大越好。
当养殖的梅花鹿开始长鹿茸的时候,鹿农就开始观察,然后在合适的时机将鹿茸切下来。一般来说,鹿农切鹿茸的时候会看三个状态:毛桃、二杠鹿茸、三叉鹿茸,其中以二杠鹿茸最优。
看到梅花鹿飞的鹿茸开始分叉,鹿农就给上麻醉,然后用锯子把鹿茸锯下来。不过这个时候,还需要细致地处理一番,比如要高温烹煮然后烘干,反复十余次这个步骤,才能获得市面上售卖的干鹿茸。
一般情况下,野生的鹿科动物一年只会长一次鹿茸。以梅花鹿为例子,每年的春分,雄性梅花鹿开始脱角生茸,长出一个尖尖的小鹿茸。而从春分到夏至,由于日照时间增长,鹿茸的生长速度变快。
过了夏至鹿茸的生长速度放缓,并慢慢骨化。大概到秋分,就已经可以把鹿茸叫做鹿角了。这个时候鹿角外面的绒皮脱落,变成裸露的骨角。
到第二年的3、4月份鹿角就会自行脱落,然后过段时间再长新的鹿茸。值得一提的是,鹿是自然界中唯一一个能再生完整身体零部件的哺乳动物。
由于鹿角会自行脱落,每年的春季也就是鹿交配季节的前夕,如果你运气好的话,可以在野外捡到自然脱落的鹿角。既然鹿角年年都会自然脱落,人类为何宁愿割鹿茸,也不捡掉落的鹿角?
鹿角和鹿茸一样,都是中药药材,而且疗效和药用价值基本一样。经过处理的鹿角,可以放在水里泡软之后切片、或者是研磨成粉,具有温肾阳,强筋骨,行血消肿之功效。
鹿角和鹿茸的功效差不多,为什么还要伤害小鹿呢?其实这和经济效益有关系,人工切鹿茸一年可以采两次,第一次在清明节往后十几天,习称头茬茸;第二次约在立秋前后,习称二茬茸。
如果是捡自然脱落的鹿角,一年只能捡一次,对于养殖户来说,肯定是赚两次钱更加划算。而且,自然脱落的鹿角虽然药用价值和鹿茸差不多,但品质不可同日而语。
鹿茸由于还未完全骨化,所以里面有血管,取下来的时候还有鹿血。其一部分功效,也来源于里面蕴含的鹿血。但是自然脱落的鹿角不一样,鹿角已经完全骨化,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一根骨头,经济价值就低很多。
当然啦,现在也有很多自然脱落的鹿角在市面上售卖,还有一些分支漂亮好看的鹿角,会被收藏家买走做成标本,摆在家里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