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原文释文与解释,狼原文及译文和注解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14 06:21:10

狼原文释文与解释,狼原文及译文和注解(1)

《狼》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

实战训练十篇及详细解读

一、(广西中考模拟题)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宭,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得小狼二。

(节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①意甚仓皇:神情非常惊慌。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两股战战 屠自后断其股

B.一狼洞其中 故人不独亲其亲

C.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无从致书以观

D.故令嗥 既克,公问其故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节选自《聊斋志异》,“聊斋”指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述奇异的故事”之意。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

C.(甲)文中的“屠”是指屠户,即以宰*牲畜为职业的生意人;(乙)文中的“竖”是“童仆”的意思,“牧竖”指牧童。

D.(甲)文“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和(乙)文“跑号如前状”都是倒装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

B.(乙)文开篇写“谋分捉之”,文中多处从狼的正面体现“谋”的结果。

C.(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D.(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启示:要用智慧来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答案】

1.A

2.B

3.B

4.(1)想要钻洞进去以便攻击他(屠户)的背后。

(2)(他们)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

【解析】

1.A项前后者均为“大腿”;B项前者为代词,“柴草堆”,后者代词,“自己的”;C项前者为“招引”,后者为“得到”;D项前者为“故意”后者为“原因,缘故”。故选A。

2.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选项。B项错误。应为“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

3.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选项。ACD三项正确,B项“正面”不正确,应为“侧面”。

4.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词:(1)“意”想要、企图;“隧”名词用作动词,钻洞、打洞、从柴草堆中打洞。(2)“登”爬上;“去”距离。

【译文】

(甲)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看见小狼不见了,神情十分惊慌。
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脚和耳朵,让它哀号;大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地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扭着另一只小狼的脚和耳朵令它急急地哀嚎;大狼听到另一只小狼的哀嚎后停下来四处张望,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边刨土边嚎叫像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一看,大狼已经断了气。

二、(上海庄市中考模拟题)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3.上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是_____。“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的意思___________,“异”指奇异的故事。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5.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投以骨”是“以骨投之”的倒装和省略形式。

B.“顾野有麦场”中的“顾”与“王顾左右而言他”中的“顾”同义。

C.文章记叙了屠户遇狼、避狼、惧狼和毙狼的全过程。

D.第二段告诉读者,面对狡诈的恶人,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获得胜利。

【答案】

13. 蒲松龄 记叙

14.狼不敢往前走,瞪眼朝着屠户。不一会,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像狗似地蹲坐在屠户面前。

15.C

【解析】

13.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有:前:上前。耽耽:注视的样子。相:偏指一方。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5.C错误,文章写了屠夫遇狼、惧狼、御狼、*狼的经过。

【译文】

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三、(山东中考题)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选自苏轼《黠鼠赋》)

[注] 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jiāo)嘐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④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一犬坐于前

(2)橐坚而不可穴也

(3)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4)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9.翻译下面的语句。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10.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11.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

【答案】

8.(1)像狗一样。(2)咬破。(3)被。(4)在。

9.因此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装死的样子求得逃脱。(意思对即可)

10.甲文中屠户能认识狼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诈,善抓时机,行动果敢,最终战胜了狼;乙文中因人精力不专,懈怠疏忽,反受外物左右,被对方的欺骗手段蒙蔽,陷入对方圈套。(意思对即可)

11.甲文为小说(或寓言),重在突出故事之奇,因此以记叙为主,作者的观点表述十分简要,故事寓含的道理由读者从中意会。乙文为小品(或赋),重在“悟理”,以“黠鼠”逃脱为基础,着重推演故事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启示,揭示道理。(意思对即可)

【解析】

8.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文言文中大多一字一义解释时可以单字扩充为双字来解释,还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犬”为名词作状态,意为“像狗那样”,还有“见”与现代意义不同,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9.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啮”“致”“死”“形”“脱”,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10.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阅读文段,疏通文意,了解“人与动物相争”不同的结局是什么,然后从两人不同的行为方式和特点来分析原因。

11.试题分析:抓住题中提示的答点“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思考问题,从两文叙事的方式和写作目的来分即“事与理”的关系方面来分析解答。

四、 (河北省邯郸市七年级期末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制骨。途中两狼,缓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己半入,只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解释加点的词语。

(1)顾野有麦场 顾:______

(2)少时,一狼径去 少时:______

(3)目似瞑 瞑:______

(4)一狼洞其中 洞:______

8.解释下面的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9.请选出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

A.恐前后受其敌 敌强我弱

B.以刀劈狼首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场主积薪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10.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答案】

7.(1)看,视 (2)一会儿 (3)闭上眼睛 (4)挖洞

8.(1)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2)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9. C

10. D

【解析】

7.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顾野有麦场”的意思是“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顾”的意思是“看”;“洞”在这里是一个动词,意思是“挖洞”。

8.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去”“犬”“几何”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9.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攻击/敌人;B:用/来;C:它的/它的;D:结构助词,“的”/音节助词,不译。故选C。

10.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A项“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的表述有误。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不能心存侥幸,不仅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还要善于斗争;B项有误,应该是:遇狼——惧狼——御狼——*狼;C项有误,“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害怕和侥幸的心理。故选D。

【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五、(湖南省湘西初一期末题)

古文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暖,意暇巷。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项刻两毙,禽善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聊斋志异》

(乙)某氏园中,有古木,鹤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①,一鹳②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③,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选自张潮《虞初新志》

注:④未几:没有多久②鹳:guàn,一种鸟,嘴长而直。③匝:周、圈。

5.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或词语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骨已尽矣 悲鸣不已

B.一狼径去 俄而扬去

C.盖以诱敌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D.狼亦黠矣 二鹊亦尾其后

6.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衔一赤蛇吞之

A.久之目似瞑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群鹊见而噪,若有所等诉.

8.乙文中,喜鹊在“孵维将出”时“悲鸣不己”,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原因,并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喜鹊的形象特点。

【答案】

5.A

6.C

7.(1)(狼)打算从隧道中进入用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2)其他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什么事要说。

8.一条红蛇正威胁着卵雏;文中的喜鹊聪明、团结,爱子,从群鹊唤来鹳鸟帮助幼雏可以看出。

【解析】

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A. 已经/停止。

B. 都解释为:离开。

C. 都解释为:大概。

D. 都解释为:也。

故选A。

6.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例句:之,代词。

A. 音节助词,无实意。

B. 结构助词的。

C. 代词。

D.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选C。

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注意:完整、流畅、准确。

(1)意,打算。隧,名词活用为动词,打隧道。以,来。

(2)噪,喧叫。若,好像。诉,说。.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

原因:从“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③,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看出是一条赤蛇威胁着鹊巢里的雏鸟。

形象:1)爱子。从“鹤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句子看出当鹊巢里面有赤蛇威胁雏鸟安全时,鹊鸟们悲鸣想办法,看出它们爱子。2)团结。“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看出鹊鸟的团结。3)聪明。“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①,一鹳②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鹊鸟情歡来帮忙抓住赤蛇,看出鹊鸟的聪明。

【译文】

【甲】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死。他刚刚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 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棵古树,喜鹊在上面筑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都已快长成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来回地飞,不停地发出悲伤的鸣叫。很快,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忽然有两只喜鹊在树上对叫,好似在对话一样,然后便扬长而去。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在它后面。其他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什么事要说。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喜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于是俯身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条赤练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飞舞了起来,像在庆祝,并且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六、(河南省安阳市七年级期末题)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持小狼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9.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乃悟前狼假寐(睡觉)

B.屠暴起(暴躁)

C.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D.止增笑耳(只是)

10.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11.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甲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3.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答案】

9. B

10. D

11. C

12.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13. 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解析】

【分析】

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 年代:清

9.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本题中B项的“暴”的语境义是“突然”的意思,故答案为B。

10.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项“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理解错误。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惧狼—御狼—*狼,顺序有误。C“投以骨”和“复投之”从全文来看没有表现屠户对狼的怜悯和希望,所以理解错误。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是正确的。故答案为D。

1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理解。《狼》一文主要是通过动作描写来描写屠户和狼的,所以“C.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句中的“之(的)、变诈(指欺骗的手段)、几何(多少)、止(只)、耳(罢了)”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3.试题分析:本题考试对两篇文章所写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选择其中一个做法回答,采用“观点 理由”的格式,采用1+2或1+3的语言表达形式。结合文章分析出两三点理由。语言要通顺,表意要明确,尽量有文采。只要切合文题要求,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参考译文】

【甲】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 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看见小狼不见了,神情十分惊慌。

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脚和耳朵,让它哀号;大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地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扭着另一只小狼的脚和耳朵令它急急地哀嚎;大狼听到另一只小狼的哀嚎后停下来四处张望,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边刨土边嚎叫像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一看,大狼已经断了气。于是得到了两只小狼。

七、(云南腾冲县第八中学初一期末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顾野有麦场 顾:_______________

(2)一狼洞其中 洞:_______________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要先妥协退让,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才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的心理。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15.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12.回头看 打洞

13.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14. D

15.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存有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解析】

1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顾:回头看。

1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犬坐:像狗似的蹲坐。

1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D项理解正确,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A项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不仅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而且还要善于斗争。B项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惧狼-御狼---*狼。C项“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害怕和侥幸的心理。

15.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阅读感悟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文章的主旨。从狼的角度出发: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多么狡猾,最终还是要失败的。从屠夫的角度出发: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八、(甘肃临泽二中初一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C.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

(2)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_)

13.下列语法现象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止有剩骨”中“止”是通假字,通“只”,副词。

B.“投以骨”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应理解为“以骨投之”。

C.“两狼之并驱如故”中的“之”和“禽兽之变诈”中的“之”用法是一样的。

D.“一狼洞其中”的“洞”是名词用作动词,指打洞、挖洞。

14.翻译下面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6.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答案】

11.A

12.(1)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2)大腿

13.C

14.(1)骨头已经扔尽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狼够狡猾的,但一会儿工夫就被*死了。禽兽的狡诈手段又有多少呢?只不过增添笑料罢了。

15.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死了它。

16.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或者“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意同即可)

【解析】

1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断句能力。A对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B改为: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C改为: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D改为: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2.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敌”:攻击。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文语法现象分析的能力。C项“两狼之并驱如故”中的“之”和“禽兽之变诈”中的“之”用法不一样。前者是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后者是结构助词“的”,前后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并”“如故”“黠”“变诈”“几何”“耳”等字词的翻译。

15.试题分析:。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人物的心理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如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的情节,致使屠户很害怕;而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的情节,此时说明屠户已经镇定下来,坚定了斗争的决心。

16.试题分析:一问,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所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性格特征。如狼吃了两块骨头但未能停止追赶,说明狼贪婪和凶狠的性格。“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表明狼的狡诈。二问,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是十分愚蠢,在有智慧和勇敢精神的人类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对待像狼一样的黑暗势力,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一定要从斗狼,联想到与恶势力的斗争上来。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九、(大庆市第五十一中学初一期中试题)

文言文阅读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牧竖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①,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②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③,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12.两文都选自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 .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 屠自后断其股 ②狼亦黠矣

③ 意甚仓皇 ④狼闻声四顾

14.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目似瞑,意暇甚。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下边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6.狼很狡猾,但最终自取灭亡,这则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

12.《聊斋志异》清代蒲松龄

13.(1)大腿 (2)狡猾 (3)神情、态度 (4)看、视

14.(1)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2)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15.D

16.面对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有取得胜利。结尾两句是作者对狼的评价,它是文章的主旨句,点明中心,总起全文。

【解析】

12.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聊斋志异》有关的文学常识。

13.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股”:大腿。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顾”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看、视”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瞑”“暇”“变诈”“几何”“耳”等字词的翻译。

15.试题分析:考查断句的能力。改为:A. 其一/犬坐于/前。B.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16.试题分析: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如“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总的启示:狼是贪婪,狡猾,残暴的。我们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抱有怜悯之心和幻想,更不能妥协退让,应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面对危险应沉着冷静,勇敢机智地面对,最终赢得胜利。

【乙】译文:

有两个牧童进山发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于是牧童把小狼捉住,分别爬上一棵相距数十步的树。不一会儿,大狼回来了,进窝发现小狼不见了,非常惊慌。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耳,让它痛嚎。大狼听到后,抬头看见这样,十分愤怒,跑到树下,狂叫不已,还用爪子抓树皮。这时候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如法炮制,令小狼痛嚎。大狼听见声音,到处张望,发现小狼;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转而奔至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第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哀号,大狼又转身扑过去。从头到尾,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也慢了,声音也小了;再过一会,大狼奄奄一息,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于是从树上爬下来,凑近一看,原来它已经气绝身亡。

十、(福建初一期末题)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14.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目似瞑(________)

(2)一狼洞其中(________)

(3)将啮其喉(________)

(4)乃伪睡以俟(________)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

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

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乃*而取其革。

D.竟忘其为狼/及其家穿井

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7.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答案】

14.闭上 打洞 咬 于是

15. D

16.(1)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2)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17.共同点:阴险,狡诈。 【甲】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段揭露狼的野心,秉性不改。

【解析】

14.试题分析:甲文《狼》课内文言文,作好课内文言字词的熟记,其中“洞”为此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乙文则需要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以及词意的古今异义。

1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用法,A中 “以刀劈狼首”的“以”是“用”的意思,“乃伪睡以俟”中“以”介词,表目的,“为了,以便”的意思。B中“久之,目似暝”的“之”是音节助词,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犬阻之”的“之”是代词,指前面的狼,C“而顷刻两毙”中“而”表转折,“但是,却”的意思,“乃*而取其革” 中“而”表承接,D“竟忘其为狼”和“及其家穿井”中“其”都是代词,代指他们。固此选D

16.试题分析:(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翻译这个句子时需要注意“去”是离开的意思,“犬”是名词做状语一位 “向狗一样”,译为“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翻译这个句子时需要注意句式的语气,译为“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17.试题分析:本题要求找出甲文乙文中关于“狼”的共同特征,以及分析出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则需要分别找出文中对“狼”的描写的句子,以及作者的议论,通过对描写狼的句子和作者的议论的分析,可以看出“狼”的共同特征就是“阴险,狡诈”,从“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中可以看出作者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从“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作者揭露狼的野心,秉性不改。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