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的翻译及原文,塞下曲的诗文翻译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14 07:36:23

创作背景

  许浑这首《塞下曲》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而作者是否经历桑乾河夜战也不得而知。八世纪后期,唐王朝与契丹、奚连年战于桑乾河附近,作者可能是借桑乾河夜战表达对唐王朝对外战争的一些看法。

塞下曲的翻译及原文,塞下曲的诗文翻译(1)

今天是【中华农历4720年 癸卯兔年 正月初七(阳历公元2023年1月28日) 星期六 经典诗词第33首】,我们来欣赏许浑这首高度浓缩的边塞战争之作《塞下曲》

【塞下曲】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征衣。

【译文】
桑乾河北边一场夜战,秦兵伤亡过半再也不能把家还。
次日早晨收到他们家乡寄来的书信,信中说御寒的衣服已寄出。

塞下曲的翻译及原文,塞下曲的诗文翻译(2)

【鉴赏】

《塞下曲》是以边塞风光和边塞战争为题材的新乐府辞。许浑的《塞下曲》是同题诗中最短小的一首。由于许浑生活在晚唐时代,唐帝国已日益走下坡路,边塞诗多染上了时代的感伤情绪。

此诗基调是凄婉、哀伤的。这首简短的边塞诗,用白描手法描写战争造成的悲剧。诗中虽没有发表任何议论,但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对连年边塞战争的不满,以及对征战士兵的牺牲深切的同情。

首句"夜战桑乾北",是说在桑干河之北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夜战。点明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次句"秦兵半不归",写出这场战斗的激烈残酷与士兵牺牲之惨重,逾半士兵战死沙场。这意味着将会有多少个家庭痛失亲人,惨遭不幸,这是战争酿成的大悲剧。

三句"朝来有乡信","朝来"紧接"夜战";"乡信"指来自家乡的书信,说明这些士兵家中的亲人时时刻刻都在担忧着他们的冷暖安危。

尾句"犹自寄征衣",这一句实是对信的内容的交代,是上一句的补充,信里说家人怕远在边塞出征的士兵受寒,已把御寒的棉衣寄出了。然而,穿棉衣的士兵已经丧身疆场,棉衣还有什么用呢!物在人亡,面对这封封乡信,件件棉衣,诗人所抒发的愤慨和惆怅,绝不是针对一家一户的,而是带有社会普遍性的!

塞下曲的翻译及原文,塞下曲的诗文翻译(3)

此诗虽短,但选材典型,语言凝练概括,以小见大。诗一气呵成,诗人不发议论,以纯客观的叙事,真实地反映现实。风格自然、平淡、质朴。但平淡并不浅露,思想深刻,很耐人寻味。从他描写战争造成的惨重伤亡看,他是十分同情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及其家属的,反对战争的倾向亦尽寓其中。尾句"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令人不忍卒读,也不忍回味,悲剧的气氛很浓。

欢迎大家转发、评论、点赞、关注。

图文均来自网络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