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上映的影片《决战之后》,距今已经三十三个年头,应该算是老电影了。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12月,82岁的著名演员李法曾不幸病逝;而在2021年8月,以擅长拍摄重大历史题材影片的长影著名导演李前宽撒手人寰,享年80岁;在更早一点的2012年9月,81岁的原西安电影制片厂编剧郑重先生安然离世。
正是这几位艺术家牵头联手,在三十多年前出色完成了纪实性和艺术性巧妙结合的优秀影片《决战之后》。
这部影片上映后,收获海内外无数赞誉和好评。据说至今仍然在评分网站保持着9.1的高分,堪称主旋律电影的一部巅峰之作。
影片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国民党战犯从阶下囚脱胎换骨成为社会主义新人的历程,把战犯改造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公诸于世人,使当代一批有功有过、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活生生再于在观众眼中。
这是一场“决战之后”没有炮火硝烟的余战,是一场战场之外的意志较量。
即使是三十多年后重看这部影片,仍觉得新鲜、引人入胜,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历史的机会。
《决战之后》曾获得第1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三项提名,而影片的幕后故事也同样迷人。
《决战之后》里的绝大部分角色,在中国现代历史上都是有名的国民党军将领,饰演他们的也都是演艺界出色的老戏骨和著名特型演员。诸如古月、黄凯、孙飞虎、刘锡田、智一桐、傅学诚、李法曾、葛优、刘龙、赵小锐、林农、许守钦、石维坚、郑大年等。
(演员角色定妆照)
影片锁定的故事地点,是建国初位于北京的“功德林监狱”。
但影片拍摄时,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监狱)早已不复存在。片中的“功德林”,是参考旧时图片资料临时复建的场景。
虽然这部影片不需要专门找特型演员饰演战犯,但为尊重历史,所有入选演员首先考虑的还是形似,然后才是神似。
战犯原型之一文强,在其《口述自传》中回忆:“这个人在俄国留过学,叫姚伦,现在从公安部也退休了,他和我两个人还在一起拍过电影,是很好的朋友了。”
文强所说的一起拍电影,就是指参与这部《决战之后》的拍摄。
姚伦是片中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李所长的真实原型。文强则是功德林中关押过的战犯之一。
姚伦是影片《决战之后》唯一署名的顾问,文强实际也是顾问,虽然没有给他署名,但却以真名实姓出现在影片里。饰演他的演员是当时名气不大的葛优。
文强的历史背景比较特殊。他是文天祥的23世孙,还是*的舅表兄弟,黄埔军校四期毕业。被俘虏时是国民党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中将副参谋长、军统局北方区区长。他1975年获得特赦。曾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和全国政协委员。
《决战之后》是西影厂编剧郑重,根据作家黄济人的长篇纪实文学《将军的决战岂止在战场》改编的。
黄济人以创作当代热销纪实文学作品而闻名遐迩。他的父亲黄剑夫是投诚将领,曾任国民党第76军少将副军长,在影片《决战之后》中有他在解放军军事学院上课的情景。
黄济人还是功德林中战犯邱行湘的外甥。正是通过舅舅邱行湘的引见及讲述,黄济人实现了对杜聿明、黄维等著名战犯的采访,并完成了战犯改造题材纪实文学作品的创作。
(黄济人)
影片的一号主角是杜聿明将军,饰演他的是著名演员李法曾。
李法曾的名字,对于许多观众来说并不陌生。早些年风靡全国的电视连续剧《诸葛亮》就是他主演的。
李法曾196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中央实验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他曾出演过影视剧《被控告的人》、《他没有风雨衣》、《新来的监督长》、《梅岭个星火》、《红楼梦》等,得过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男主角奖和首届电视十佳演员奖。
1991年,李前宽和妻子肖桂云应邀接手《决战之后》导演任务后,敏锐感到:这是一部描写阶下囚的戏,镜头要对准的是战场上的失败者。影片将通过战犯在改造中的变化和反思,折射出胜利者的博大胸怀,进而构成影片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
在人物性格特点确定上,编导既遵重史实又有艺术塑造,下了很多功夫。比如,把片中的战犯杜聿明,定格为----能将气度、内向;黄 维---刚烈虎将、外向;王耀武---重于表现自己;沈 醉---善于察言观色;康 泽---老练待重;张 淦---刁、嘎、怪;文强---高傲顽固等等。
为了准确再现杜聿明这一历史角色的儒将风度,绘形传神地塑造出他在国共决战的最后关头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性格,李前宽导演力邀时任中央实验话剧院副院长李法曾来出演杜聿明。
李导演看中了李法曾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儒将”气质,为此,对李法曾也“三顾茅庐”相邀。
李法曾虽然外表形象与杜聿明有区别,但他的气质、内在却很相似,演技更不用担心。他刚刚在电视剧《诸葛亮》中因成功扮演诸葛亮而获了飞天奖优秀男主角奖殊荣。
《决战之后》定角时,李前宽导演三次登临李法曾居住的8楼家中邀请,深深感动了李法曾一家,其家人和儿子都力劝李法曾出演此剧。
李法曾后来回忆说:“一个演员最幸运的,莫过能遇上好本子、好导演、好角色。我喜欢《决战之后》和杜聿明这个角色,为有幸被邀出演这个角色而高兴。所以,我推掉了系列剧《三国演义》的片约,立即投入了杜聿明这一角色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