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解百毒是真的还是假的,大蒜脱毒是不是忽悠的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14 21:18:03

有一则很精彩的故事在华亭流传了千百年。

相传孙思邈在遍走三山五岳采集尝验药材期间,来到华亭境内关山脚下的车场沟,饥渴交加时来到一眼山泉边,正欲捧喝,见一条蛇游弋其中。药王得知泉水带毒,赶走游蛇,坐等毒汁流尽。不料两个伐竹汉子就着大蒜吃玉米面饼,吃罢大口饮下山泉水,却安然无事。经询问,樵夫告诉他大蒜能解百毒。药王自惭不如,把采集的药籽尽撒车场沟,车场沟便成了中草药的宝库,这口山泉就是车场沟水库的前身。

药王撒下的药籽悉数发芽生根繁育起来,当地山民从中获益良多。为感念药王,山民在车场沟北侧朝阳山修建庙宇供起了药王,还在华亭县南山开凿药王洞,也敬奉起药王来。人们为什么怀念药王?盖因药王有高超的医术,更有高尚的医德。

一个人年轻时非经历一次变故或劫难其能量不能充分发挥。痛彻身心的经历,是激发潜能的引线,是开启智慧的钥题,是走向成功的扶栏。

生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县孙家塬的孙思邈年少时曾患风冷病,遍找名医,遍尝草药,倾尽家产,而无以得愈。一日来了一位鹤发童颜的江湖郎中,说他仅剩一只药丸,他把这只药丸留下来后就离去。孙思邈其母迅速将药丸熬成一碗汤药,已经端到孙思邈床前,邻居大婶匆忙赶来说她的女儿英子身患重病,即将断气,孙思邈执意要将汤药让给英子,说救命要紧。经过让药和推诿一来二去之后,最终分出半碗救活了英子,喝了半碗汤药的孙思邈也痊愈。从此,孙思邈立下了学医的志向。

孙思邈先到太白山学医,半工半学,逐渐掌握了一些望闻问切的本事,在给人家拉大锯时遇到一位妇女抱着五岁的孩子寻医看病,由于走得匆忙险些跌倒,被孙思邈扶住,当得知孩子上吐下泻时,孙思邈即行号脉,之后顺手抓起一把檀香木锯末,吩咐她配上生姜熬水给孩子喝。这位妇女依言照行后孩子很快康复。她十分感念孙思邈治愈孩子并分文未取,逢人便夸孙思邈医德高尚医术高超,一传十十传百,孙思邈的名声渐大起来。

一个人一生最大的悲哀是看不清奋斗目标,最幸运的是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并尽早行动。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几条路同时走。盯住一点,坚持去做,总会有收获。这如同掘井挖矿,挖得越深,得到的矿石也就越多。孙思邈知道自己的目标,并且执着于这一目标。回家探亲时,遇到家乡狂犬病流行而不得治,这更激发了他学医的生命激情,他转到终南山投奔高僧名医道宣,锐意学之,医术精进。

孙思邈替人治病留下很多佳话,他高尚的医德纵贯他“济世活人”理念始终。有一位病人小便不利,身体肿胀,痛苦至极,找到孙思邈家,孙思邈不在,他的徒弟接诊,诊为癃闭,采用丹田针灸医治,不凑效,再用五苓散汤剂医治,以利水渗湿,还不凑效,徒弟再无法,只好等师傅来。孙思邈回家将葱叶插进患者尿道,用口吹之,癃闭治愈。这就是著名的“葱叶导尿”经典故事。

孙思邈一生淡泊名利,多次推却做官召请。唐太宗长孙皇后*逾期不产,众多御医急得团团转而不得法,征求群臣意见,徐世绩建议请孙思邈诊治,得到准许后徐世绩亲自将孙思邈请到皇宫,但部分御医害怕作为江湖郎中的孙思邈抢功夺饭碗,故意刁难说男女授受不亲,小郎中不得见皇后尊容,孙思邈便想出悬丝诊脉,御医却买通小宦官,丝线先后拴到青铜鼎、鹦鹉腿、桌子腿上,都被孙思邈测出非人手臂,最后真正拴到皇后手指上才得以确诊病情,隔着帘子在皇后手指上扎了一针,还没等孙思邈离开,皇后就喊腹痛,很快就生了。

治愈皇后,太宗龙颜大悦,大加奖赏,欲封孙思邈为掌管太医院之官,孙思邈坚辞不就。太宗欣喜之余作诗一首,镌刻于孙思邈家门前五台山上,此后改山名为药王山。诗曰:“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危救急。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孙思邈结识广泛,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尤其是各路医学界朋友。他到处走访名医、博览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游历大山名川采集尝验草药,边走访边行医进行临床试验,有一段时间走进关山,发生了“大蒜解毒”的故事。

在访名医古方、采药材尝百草途中,孙思邈服用长生仙丹中毒,自治痊愈后,悟出世上本无长生久视之说,只有养生延年之道,警示后人不要再服用长生不老药,对提倡养生做出了重要贡献。药王山镌刻有《孙真人养生铭》:“怒盛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气相侵。勿被悲观极,当令饭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亥寝鸣云鼓,寅兴漱玉津。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安神且悦乐,惜气保和纯。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孙思邈的养生观和今人养生观一脉相承,其养生术弥足珍贵。在饮食方面,主张节制饮食,注意节气,吃八成饱,饱则伤肺,饥则伤气。吃饭要细嚼慢咽,饮食要清淡,进食时先去除烦恼,少食肉多吃饭,少吃发酵食品,如腌菜、臭豆腐等,饮酒勿令至醉,多则速吐之为佳。在睡觉方面,主张头朝南脚朝北,春夏则面朝东,秋冬则面朝西,身体自然蜷曲,头高脚低,露头捂脚。在习性养成方面,莫强食,莫强酒,莫忧思,莫大笑。所有这些,对崇尚养生的今人,益莫大焉。

初唐四杰之一的著名诗人卢照邻患麻风病久治不愈,慕名找到孙思邈,孙思邈开导他要修德养身,保持良好心态,再辅以药物治疗方可凑效,还可延年益寿。卢照邻照此去做,更拜孙思邈为师,追随师傅学医九年。

人活七十古来稀,孙思邈也意识到人生短暂,处世不易,七十多岁的孙思邈想着赶快将自己毕生绝学流传下去,决定著书立说以传后世,编写了《备急千金要方》,包含233个门类,含方论5300首,被现代医学界尊为临床医学百科全书。他在序言中明确著述的目的要义: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他倡导医者仁心,父母心,要有高尚的医德,才能有高超的医技。他身体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毕生精力实现了自己的医德思想,是我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被西方称之为“医学论之父”。在诊治态度和方式方法上,他写道:“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丝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要求治病救人要一视同仁,不分贵贱,不避脏臭,不贪财物,谦虚谨慎,博学好问,不骄傲自满等。

时间很快过了三十几年,活到一百岁以后,孙思邈又有了新的积累,决定再写一本书,作为《备急千金要方》之补充,将新学和新的临床积累收入其中,名叫《千金翼方》,30卷,189门2900余首,后人将两书归称为《千金方》。他还参与了官方《唐本草》的编撰工作,其中一百余味中草药他都尝验过。

关于药王生卒,有的说活了141岁,有的说活了101岁,总之是长寿。药王卒年明确有载,在公元682年,而生年却成为一个千古谜题。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