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政策的巨大扶持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在飞速发展,整个2018年实现了全领域70%的涨幅,然而即便如此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也仅有261万辆,只占到了1.09%,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
而根据谈及电动车,“续航焦虑”是大多数消费者最为担忧的问题,毕竟最初新能源车型的续航里程大多都在100公里出头,就像刚用上智能手机的我们,一边享受着丰富的乐趣,一边为电池担忧,恨不得一天充上三两次电,可是这个对于汽车来说显然是不现实的。有焦虑有不安实属正常,但是现在电动车的续航大多已经超过300公里,自主品牌更是在不断的冲击500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续航焦虑”到底又是在“焦虑”什么呢?
电池的“三难题”,才是真正的担忧所在
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电动车的续航都在360km以上,对于日常家用来说,绝对是足够的,甚至一周都不需要充一次电,但是为什么现实却大相径庭呢?首先,国内绝大多数工况里程的判定标准是欧盟的NEDC,整个测试过程时间短、速度低、变速快,几乎不考虑环境对消耗的影响,所以得出的里程都是“理想状态”,这个测定标准仅仅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使用,说白了就是“面子工程”更足。而这样的大环境下,也引发出了电池的三大难题:其一,目前换电技术还不够成熟,而电池在3年5年甚至8年之后的剩余残余到底有多少?目前行业发展处于初步阶段,这种未来式的话题,没人能够给出明确答复,倘若那时有了完善的技术或者其他补救方式还好,可若是“不了了之”那么电动车的保值率恐怕会跌落谷底。
其二开启空调之后,电量耗损非常之高,就好比是电脑长期开启超频来工作一般,尤其是在冬季开启暖风之后,整体的续航甚至会缩水30%~50%之多,数据的理想化和极端天气的受损,才真正导致了消费者的焦虑,而续航只是“假象”,电池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很多人将电池的容量和油箱化作等号,潜意识里认为高续航就是电池容量更大,能储存更多的电即可,但其实恰恰相反,电池容量的增加会很大程度的加重汽车的重量,增加更多的阻力,从而导致耗能的剧增。这就是为什么传统的燃油车不断的强调全铝、炭纤维车身,为的就是给车子减重,达到更加的性能。
那么真正影响电池的其实是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粗浅的理解为在同一个容量下,储存越多能量的密度就越高,这很大程度的影响了一款产品电池,或者说续航里程的好坏,是消费者真正关注的重点。最后,电动车在夏季自燃问题屡屡发生,无论是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还是贵为车中苹果的特斯拉,都无一幸免,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信任程度降至冰点。
电池终生质保,或许只是一场秀
既然消费者最担心的就是电池,那么作为厂商而言,直击痛点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电池质保”也就应声而来,不过它的存在看似强劲有力,实则力度实在太小,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一场企业的“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