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老师为什么听不懂人话,托尼老师你真的没有愧疚感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14 23:08:24

但在此之前的很长时间里,董笑儿都饱受性别带来的偏见困扰。

曾经未婚夫的家人质疑她的职业选择,觉得学美发门槛低,女孩子学理发就是“不正经、不学好”,职业最终成为她分手的导火索,也令董笑儿的母亲对她倍感担心,常常劝她改行。

决定接受节目组的邀请来上节目,初衷也很简单。“希望妈妈(在电视上)多看我两集,以后可以和她的朋友介绍说,我的女儿董笑儿是一位优秀的发型师。”

“常常有顾客看到我是女孩子,就要求换一个理发师。”仅仅因为是女性,就被许多顾客质疑能力的感触,令董笑儿获得了许多在场女性发型师的共鸣。

有一次一位男性顾客做完发型非常不满意,很不友好地指责她,她以为那位顾客再也不回来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那位顾客又回到店里,点名让她做发型。“他说他回家后,他太太很喜欢那个发型,以后就都找我了。”董笑儿回忆说,那是她第一次真正感觉到做发型师的成就感。

性别、学历、出身……这种种都可能成为偏见的来源,但最终还是靠手艺说话。

托尼老师为什么听不懂人话,托尼老师你真的没有愧疚感吗(9)

她渐渐理解,做发型师的意义就是通过自己的专业和审美让顾客认识到不一样的自己,在社交平台上,她尝试用视频传递自己的理念——“按衣服、季节、天气来换发型和妆容才有意思”。

最初上节目,想要“通过自己的微小力量告诉大家女生也可以做得很好”。在节目里,董笑儿与同行们互相了解彼此的工作经历,探讨技术,觉得就像找到丢失多年的朋友。如今,她的期待又多了一重:“能通过手艺人大会让大家了解我们,是一群努力又可爱的人,值得受到尊重,未来大家都不会因为发型师这个身份而被人看不起,就很值得了。”

“从小白到专业发型师,要经历太多太多”

‍♀️发型师-潘于兰

从业年限-20 年

托尼老师为什么听不懂人话,托尼老师你真的没有愧疚感吗(10)

潘于兰的店 GODHANDS 开在上海的闹市区,多年前就凭借在染发上的独到理解形成自己的风格,曾作为唯一的中国代表上过欧莱雅设在巴黎卢浮宫的舞台。在许多专业赛事中,潘于兰往往担任的是导师或评委的角色。如今作为选手与同行们一起比赛,潘于兰的心态放得很低。

如夏鑫建和董笑儿在采访中说,来参加这样一个行业大会,和评委、前辈学习,本身就是巨大的收获。而如潘于兰这样在行业中早就颇有名气的发型师,也同样在老顾客“要火了”的调侃之外,谈起他从其他选手身上收获的勇气与支持。

托尼老师为什么听不懂人话,托尼老师你真的没有愧疚感吗(11)

“我也是洗头学起的。”

在夏鑫建谈起学历的那一部分,潘于兰将自己常说的一句话分享给他:“没有优秀的学历,就要有精湛的手艺。总之一定要有一门自己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那是二十多年来他最深的感触,从一名“小白”成长为专业发型设计师,要经历的太多太多。许多人在过程中放弃,而攀上顶峰的人,一定是保持着谦卑、持续学习的那些。

有过无助、有过迷茫,但每一次走出低谷都是靠着一股子信念——人生在世能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作为职业就是一种幸福,也是因为职业,他获得了更多自信与满足。

他仍然记得自己第一次真正感到作为发型师的价值感,是接待一位失恋的顾客,那位顾客在做完发型后重获了自信与开心。“我感觉这也许就是美发师的魔力!”他回忆道。

在双胞胎造型 PK 赛的环节,他与夏鑫建做了对手,在夏鑫建的身上,他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前一天比赛练习到很晚,一大早又看到他在练习。”他说自己又学到了许多——“执着,单纯,又热爱,总有一种不服输的勇气,又有谦卑的心态。”

在发型困扰赛里,关于如何处理“顾客需求与发型师审美”的讨论被抛了出来,有资深发型师认为要坚持自己的审美,也有发型师分享面对顾客不合理需求时的困惑。而潘于兰用他的作品给出了回答:“做一名优秀的发型师,要能理解顾客认知中的美。”

“每个美发师的手,是要用来服务每一位顾客,寻找到他自己的自信。”他说。

托尼老师为什么听不懂人话,托尼老师你真的没有愧疚感吗(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