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讽刺图片,乌合之众讽刺语录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15 03:42:20

乌合之众

原义:乌合之众,出自《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原义是像乌鸦一样聚合的一群人,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人群。一说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本十五万字的社会心理学著作,一八九五年出版,至今畅销不衰。“乌合之众”这个源于《管子》的成语,因作为此书的中文译名而更为普通人熟知,成为讽刺或批判集体无意识的代名词。作者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是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此书出版后,褒贬不一,同时代或稍后的心理学、社会学家如弗洛伊德、帕克等对勒庞颇有微词,甚至说此书是社会心理学观点的汇总,有抄袭之嫌。然而谁都“不能对它视若无睹”,因为它关心的都是社会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书中的很多观点,“人类进入群体时代,群众进入了历史”“群体的无意识行为把个人有意识的行为替代了”“无意识的作用巨大,而理性的作用却少得可怜”“群体具有冲动、易变、急躁,不冷静、不理性、没有判断力和批判精神、夸大感情的特点”,等等,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指引我们更清醒地看人、待物、行事,提醒我们要做自己,不随俗,不妄动。由此,想到特立独行,想到个性。

个性,西方也称人格,来自拉丁文“persona”,原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后来演变成一个心理学名词,大体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特征。

今天,假如有人说你有个性,是夸奖还是嘲弄呢。

个性以前是个好词,是个褒义词,夸奖人的词,一般的认知是思想或精神某方面超出常人,简言之即活出了自我。远的不说,就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追求个性成为时尚,人们冲破禁锢,自由呼吸,崇尚理想主义,全新的精神面貌迸发出创新的勃勃生机,产生出一批影响深远、个性鲜明的作家、导演、思想者、科学家,也为后来者创造了一个自由成长的宽松环境。

现如今开放自由,少有人把追求个性挂在嘴边了,因为每个人都可以随意活出自我,个性成了一个普通词。如此宽松,反倒没了个性,人们共情了,求共性了。什么事都一哄而上、赶时髦,大家都去挣钱、都去养生、都出国、都焦虑,程度不同而已。个性甚至一不留神可能就变成了自私的借口,只管自已不顾他人,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看演唱会,舞台上美女如云,大长腿,花头发,尖下巴,虽奇装异服,貌似有个性,实质少内涵,妆容、神态、风情,如出一辙,难辨彼此。下一代踩着我们来之不易的个性,自由开放,无拘无束,似乎反而失去了自我,趋众求同。这是要回归集体无意识了吗?总是归因于人性悖论或是文明悖论有点强词夺理,我们怎么就不能长点记性,偏要一代一代地重复吗,一定要做“乌合之众”吗。

如此评论不免苛刻、刻薄,追求时尚没有错,透过现象看本质往往不准确,外表类同并不能说明没有个性。一般说来,下一代会强过上一代的,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就说明了一切。

不过,个性自由的时代,大家却一样了,至少表面趋同,还是要反思。

原因很多,应该有一条,就是,物质成为价值判断标准,甚至唯一标准。食色性也,物欲是人性,是社会发展动力之一,但如果成为唯一,则病态又可怕。人逐利不免于无耻,那嘴脸不免会难看,虽极力掩饰,难掩其羞。

弘一法师说,一个人自必要有与人不同处,这个不同处才是真正的你。是的,文明生态需要百花齐放,个性是内在精神的光彩焕发,与人无害,与己有益,与世有功。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