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冻干菜包的成本不能动,那要如何在不增加消费者购买成本的压力下,保证自嗨锅的“产品力”?蔡红亮想到的办法就是不断提升自嗨锅的技术与技艺。自嗨锅从标准化入手,技术革新带动坪效,他们从最初的人工包装菜包,一个菜包里9种食材逐一称重。后来逐步升级,将天然食材切片按标准重量分类,用机器分装,大大提升人效。
除此之外,在“降本”的同时,自嗨锅也不忘“提质”。
这些年,餐桌上不时出现“假牛肉”。制假人员用牛肉香精来腌制猪肉,企图冒充牛肉。为了还原牛肉的真味道,自嗨锅的冻干牛肉坚持不另外加调料和添加剂。
刚开始,这种真牛肉口感偏柴,达不到“七分熟”的境界。自嗨锅也在反复调配实验,通过物理性能提升,还原肉质爽滑的口感。
同时,针对自热火锅中的冻干蔬菜易碎的问题,自嗨锅也将在未来尝试菜包“块状”呈现,更好的保持食材的完整性。
一人食正逢其时
不管是对于冻干技术的一份追寻,亦或是对于“吃”这件事情的方方面面去伪求真。饮食已经从最开始的满足温饱逐渐变身,承载了更多的需求与期盼。
“一人食”,正逢其时。
既要吃得“刚刚好”,也要质感少不了。打造一人食餐饮标准的自嗨锅不忘守住一份好食品的初心:不为外在形式的简便来压缩对于极致美味的探寻。
而这份探寻,或许可以从一份饱含“冻干技术”的自嗨锅开始。
✎作者 | 晓 洋
封面图来自图虫创意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