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后脑子里有一句话 ,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部电影其实是在向我们揭露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影片中的饥饿站台就像是社会中的资源,楼层就是一个人所处的地位,监狱坑里发生的事就是社会中变相真实上演着的生活
这是一部扭曲的社会寓言,讲述了人类最黑暗和最饥渴的一面。
下面我以几个角度评价一下这部电影表达的影视化语言。
一个是电影中各种赋予了深刻含义的道具。
一个则是男主在“饥饿站台”中的转变
最后就是这部电影“垂直监狱”的设定
这部电影中的食物里,有三个令人印象深刻又饱含深意的食物,分别是苹果,蜗牛,意大利奶冻,我来分别说一下这三个食物在电影中所表达的意义。
一:电影中各种赋予了深刻含义的道具
苹果
作为纯天然的水果,是食物中唯一没有被加工过的,苹果在电影中一共出现了两次,一次是男主刚刚来到“监狱坑”的时候,爱干净的他没有去吃剩下的食物残渣,而是挑出了一个干净的苹果放在自己的兜里,这时候的男主是最纯粹完全的保留自己人格的时候。
苹果第二次出现则是充满了逃出*的黑人小哥,他虽然在高层,但是没有碰桌子上的高级食物只是拿了个苹果,他虽然在“监狱坑”里待了有一段时间了,但是他的心中依旧有赤诚的追求,幻想着能够逃出生天,始终没有放下自己的尊严。所以苹果更多的是代表那些没有被“监狱坑”抹灭人性,心中尚存希望的人。
蜗牛
蜗牛第一次电影中被提起是男主的第一个室友老人,老人正在跟他诉说着最底层的日子是怎么活下来的,他问男主:“你吃过蜗牛吗”住在最底层的人活下来的方式就是吃任何能够果腹的食物。我们都知道,底层的人已经吃不到什么食物了,甚至连食物残渣都吃不到,所以,他吃的蜗牛绝不会是餐桌上精致摆放的蜗牛,而是墙上或者地上爬的蜗牛。
蜗牛第二次出现的时候,镜头也表现了蜗牛被精心养在培养柜里,展现了蜗牛被烹饪的过程
但是这样被精心烹制层层把关的一道菜,在食物站台上却没有人人吃,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这样的食物根本就没办法在短时间填饱肚子,饿了一天的饿鬼们不管是什么,先往嘴里乱塞一通,蜗牛这样需要吃起来复杂又不能填报肚子的食物,在他们眼里就是垃圾。
意大利奶冻
第三个食物同时也是这部电影表象最强的食物。
这个食物象征的不仅仅是食物那么简单,而是男主的信仰,他不相信这种“恶性循环”无法被打破,于是做了一个恐怕“监狱坑”里没有人能够理解的决定,那就是从6层跳到最后一层去。
男主试图改变这种机制,想让每个人都能够合理的分配食物,希望改变这种机制,让更多的人活下来,拼命地保护着他心中的“意大利奶冻”,“意大利奶冻”象征着男主在绝境中的信仰,当人性无法被直视时,信仰便成为内心的救赎。虽然影片并没有明确的告诉我们男主成功与否,不过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微乎其微。
二:电影对男主转变的塑造
电影中,第一次在“监狱坑”里醒过来的男主是最本真的他,他彬彬有礼,见到自己的狱友,先伸出手来跟他握手,这一点可以看出男主是个很有礼貌的人,而且刚刚来到“监狱坑”的他。
看到“狱友”在餐桌上吃着食物残渣狼吞虎咽时,爱干净的人没有吃桌子上的剩菜,而是挑了一个干净的苹果藏在口袋里,看到狱友往食物上吐口水时,他非常抵触狱友的行为。这时候的他,还是没有被“饥饿站台”同化的文明人
然而忍受了几天的饥饿,又被“狱友”连环不断的洗脑之后,承受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压迫之后,他开始慢慢的吃桌子上的食物,渐渐的,他开始融入了这里的生活。但是这个时候的男主,还没有完全性的堕落,因为他只是适应了48层的生活,内心的信仰还没有被打败,他还会保持自己的外表整洁,晚上吃饱喝足了会看看自己随身带的书。
而电影中对于饥饿站台的规则制定也非常耐人寻味,为什么30天才会换一次层数呢,因为人类忍受饥饿的极限就是30天。
从“你好”到“你真好吃”只需要30天。
这也是电影中最为残酷的设定。
而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是引起了观众对理性与现实的思考。
在“饥饿站台”,进来的每个人都可以带一个随身物品进“监狱坑”,而男主没有选择带什么防身的武器,而是选择带了一本书,这本书是一部由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创作的长篇反骑士小说——《堂吉诃德》。
而电影中对于饥饿站台的规则制定也非常耐人寻味,为什么30天才会换一次层数呢,因为人类忍受饥饿的极限就是30天。
从“你好”到“你真好吃”只需要30天。
这也是电影中最为残酷的设定。
而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是引起了观众对理性与现实的思考。
在“饥饿站台”,进来的每个人都可以带一个随身物品进“监狱坑”,而男主没有选择带什么防身的武器,而是选择带了一本书,这本书是一部由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创作的长篇反骑士小说——《堂吉诃德》。
“饥饿站台”对于男主最根本的改变,是他在忍受不了饥饿的痛苦后选择去“吃人”,这时候的男主,内心的最后一道防线终于被生存的意志打败了。他吃掉了第一个狱友的身体,这时候的他开始出现了心理崩溃,会幻想自己吃掉的狱友跟自己对话。
该作品讲述了一位疯癫的游侠骑士唐·吉诃德的故事,他由于对骑士小说的疯狂热爱而走上了游侠骑士的道路。他与他的侍从桑丘四处游历,经历了许多挫折与磨难,做出了许多荒唐至极的事情。书中的主人公。喜好读骑士小说,整日耽于幻想,立志恢复古代的骑士道。一番荒诞的“证险”后,他返回故里,临终时幡然醒悟。
这本书之所以闻名于世,最重要的原因是,《唐·吉诃德》提出了一个人生中永远解决不了的难题: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这刚刚好和电影的主题不谋而合。
男主一个理想主义者想要来唤醒所有人来反抗这个残忍的制度,而下层声音永远无法传达到上一层,显得天真而无力。男主第一次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吃被老油条狱友吐槽:
“你是gc主义者吗?”
就像男主的理念:如果所有人都各取所需,那食物就可以达到最底层,每个人都可以活下去。
然而即使每个人都有可能经历下层不是吃人就是被吃的被绝对剥削的机会,人性贪婪导致即使去过下层的人到了上层也不会为下面的人思考,反而变本加厉的剥削和暴食。
改变永远不是自发的,源于周围的压迫环境的艰险,但人与人的差距比人与狗之间的差距还要大,要想改变只能等待时代的变动,等待统治阶层的变革,等待贵人相助,但大部分人一辈子也未曾拥有这种契机。
垂直监狱的设定
这部电影的设定就很有意思,垂直监狱完全可视化的阶级地位用人最基本食物即生存挂钩,来隐喻在一个完全剥削社会想要实行改变和理想化平等互利的可能。
想起类似反乌托邦社会阶层电影比如雪国列车和摩天大楼,这个有趣的点在于,比起一个固定的阶级社会,这个垂直监狱更像一个巨大的社会实验,上层剥削下层。
然而因为层数每月随即改变,每一层的人本质上是平等的,获得的权力也是暂时的。层数的变化,其实是随机的,无论你之前是罪不可赦还是功不可没,在这个“监狱坑”每个人都有机会去上层体验最先,也会在哪一天睁眼醒来发现自己又落到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