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汤火锅是重庆火锅的主旋律,从当初船工纤夫的牛杂汤锅开始,如今走过了上百年的历程。如同纤夫的艰难步履,跨越了川江的万水千山,重庆火锅发展至今,已拥有火锅、干锅、汤锅、冷锅、鸳鸯锅、多味火锅等数十个品种,味型也从麻辣、清汤两种味道延伸到酸辣、椒麻、泡椒、酸汤、荔枝味、茄汁味等多种口味。
老灶毛肚火锅
重庆人吃毛肚由来已久,著名作家李劼人在四川《风土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吃水牛的毛肚火锅,则发源于重庆对岸的江北”。早期的红汤火锅主要涮料采用了富有特色的水牛毛肚,因此命名为毛肚火锅。如今,毛肚火锅已成为重庆最著名的风味佳肴,体现重庆火锅主旋律的经典乐章。
所谓“老灶”,喻示经营的是传统重庆火锅风味。现在很多火锅店用砖砌成旧时老火锅灶,不烧木炭柴火,使用的都是液化气罐。
原料
牛毛肚(千层肚)1个、牛肝200克、牛腰1个、黄牛背脊肉250克、牛脊髓250克、牛脑花200克、鳝片200克、猪黄喉300克、鲜鸭肠250克、黄豆芽200克、大葱白200克、青蒜苗200克、黄秧白300克、鸭血旺300克
原料加工
(1)将牛毛肚剖开,抖净秽物,用清水反复清洗干净,至无异味为止,再切去肚门的边沿(即肛门附近一圈),撕去底部的油皮。然后平摊在案板上把肚叶层层理伸(顺),以一张大肚叶片和一张小肚叶片为“一联”,顺着牛肚的纹路撕下,切成宽约2厘米的大片,用清水浸泡待用。
(2)牛腰剖开片去腰臊,片成大而薄的腰片,用清水漂起待用;牛肝切薄片加少许豆粉抓匀上浆;牛脑花浸在清水里撕去血筋,切成约2.5厘米大的块;牛脊髓先用小刀剥去外层的筋膜,再撕去血筋对剖开,切约5厘米长的段;牛脊肉切薄片加适量水、盐抓匀上劲,再下少许豆粉抓匀上浆;鳝片刮去部分血沫切成长约7厘米的段;黄喉用刀切轻剞花纹后切6厘米长的节;鸭肠刮洗干净后用盐、白酒、姜葱汁搓揉一会,入清水中漂洗后切成约10厘米长的节。
(3)大葱、蒜苗分别洗净,切长约7厘米的段;黄豆芽去根须淘洗干净,血旺切厚约2厘米的块,黄秧白洗净后取嫩叶。以上各料加工整理后,分别在盘中摆整齐。
汤卤原料
牛骨2千克、老母鸡半只(或鸡鸭骨1千克)、干辣椒40克、糍粑辣椒200克、郫县豆瓣100克、花椒15克、豆豉25克、冰糖30克、醪糟100克、盐25克、老姜80克、大蒜瓣40克、味精6克、鸡精10克、黄酒250克、精炼牛油400克、熟菜油200克、火锅老油150克
制作方法
(1)将牛骨(砸断)、老母鸡分别入锅汆一水捞出,用清水冲净血沫,放入一大汤锅中加清水淹没,大火烧开拣去浮沫,下姜(洗净拍破)50克、黄酒,改用小火慢熬,直至熬出鲜味后捞出料渣不用,即成牛骨原汤。
(2)郫县豆瓣、豆豉、老姜分别剁细,蒜拍破,冰糖砸碎;另将干辣椒入锅用微火烘焙至干香焦脆后,用刀铡成豌豆般大的碎块。
(3)锅中下牛油与菜油烧热后混匀,烧至五成油温时先下蒜瓣炸香,再放糍粑辣椒、豆瓣酱、姜米等,炒出香辣味后再放豆豉茸、花椒、干辣椒碎块,以小火炒至“吐油翻沙”、油红香浓即掺入牛骨原汤烧沸,投入盐、糖、黄酒、醪糟汁、鸡精、味精、火锅老油等料,视汤汁浓稠冒红亮果子泡时即可开涮。
吃时将准备好的各种涮烫原料和味碟一道入席。
特点:麻、辣、鲜、香,味浓味厚,传统牛油火锅风味。
说明:这个制作方法是重庆火锅早期传统制法,出于成本、效率等因素,与现在火锅红油和底料批量制作好、堂食现兑锅煮制不同,但对老灶火锅底料和红油的制作仍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