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全文共1987字,阅读时间约3.5分钟
3岁的梦娇没上幼儿园前,已经会背十几首古诗了。妈妈带她参加入园考核当天,为了凸显自己女儿的聪慧,跟园长说,她现在会背十几首古诗,是不是可以分到重点班?
园长让梦娇背了一首,梦娇很流利地就背完了,园长满意的点了点头,接着追问道:“小朋友,你知道,这首古诗描述的是什么吗?”梦娇迟疑了很久,最后摇摇头不说话了。此刻坐在一旁的梦瑶妈妈,已然没有刚开始那么自信了,眼睛一直盯着园长看,双手握紧放在桌子上,看起来比女儿还紧张。
又问了几个问题后,园长告诉梦娇和妈妈考核结束了,结果会一周后发通知。
母女俩离开后,园长叹了叹气,跟身边的老师们抱怨道,现在的孩子,背古诗倒是流利,可对内容的理解却几乎为0。这样死记硬背,又有什么意义呢?学得快,也忘得快!
园长这番话也道出了现状,家长们常常用孩子会背古诗的数量进行攀比,忽略了孩子的想法。
没有兴趣“打底”的背诗,孩子容易被反噬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现在大多数孩子背古诗都不是因为自己感兴趣,而是父母强迫的。
有位做早教的朋友跟我分享了一则小故事,她给一位小朋友做辅导,听说孩子很早就开始接触古诗,能记住一百多首,背得滚瓜烂熟。可等孩子上小学后,却不喜欢学习,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不写。每次辅导都很困难。最后,还是让家长“另请高明”了。朋友说,这就是典型的孩子被古诗“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