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1900年的汉正街
早在明嘉靖年间
汉水新河道北岸(凹岸)形成新兴的汉口镇
奠定了武汉三镇的地理基础
明末清初
汉口与北京、苏州、佛山并称“天下四聚”
又与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
同称天下“四大名镇”
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香港和上海开始崛起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天津、武汉开埠,后来居上
经济实力短时间就超越了老牌商业城市
——广州
那时,武汉的实力如日中天
荣升“内河第一大港”,外贸曾占全国的10%
正因如此
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汉学家之一
罗威廉将汉口称为
“一个跨越数千里、包罗无数种商品的
极其活跃的市场体系的中心”
“一个代表着在接受欧洲文化模式之前、
中国本土城市化所达到的最高水平的城市”
另外,罗威廉特别提到:
“汉口的人口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
都超过100万”
那时候全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寥寥无几
九省通衢
如果把武汉看做一张麻将牌,它将是中国最独特的一张牌,九省通衢,哪个方向都可以“碰和”,堪称中国最大的“碰和”之城。
——罗天昊
◎ 跨越大江的桥梁,是武汉三镇之间相互沟通的重要保障。如今,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武汉依靠发达的交通、较低的人力资源成本、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等优势,已成为诸多知名大企业研发基地的首选城市。(摄影/李学党)
人们常说武汉是“九省通衢”
说的就是武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
——公路与铁路纵横交错
以及长江、汉江交汇的航运
这种水陆兼有的交通
很少有其他大城市能相比
对于武汉的区位,一些外国人也看得很清楚
18世纪法国的耶稣会教士杜霍尔德
在一篇文章里写道:
武汉三镇中的武昌是
“整个中华帝国的中心
和与其他各省交往最便利的地方”
◎ 武汉市公路网络分布图
这是利用GeoHey提供的最短路径API制作的“条条大路通武汉”,制作方法是:全国每隔0.1个经纬度(大约11公里)采一个点作为起点,共计96442个起点,每个起点都会生成一条最短路径,重复越多的路径,其线越粗,颜色也越深。从这幅地图上,可以看出,相比沿海或其他偏居南、北、西部的大都市,地处华中的武汉,公路路网四通八达,有着连接全国各地的巨大优势。(数据支持/极海数据平台 制图/王帅)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历史与文化研究所所长
张笃勤认为
作为一座港城
武汉被誉为“九省通衢”
主要就是指发达的十字形水运枢纽
长江,是这十字形枢纽的一横
舟船从汉江顺流南下
汇入长江后经岳阳再到洞庭湖
这个大致呈南北走向的水路
构成了十字形枢纽中的一竖
正是这个罕见的“十字”
使得武汉雄踞长江之腰
盖过了长江其他城市
连通江南多省,货通天下
◎ 地处长江中游的武汉港,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出海口”
从1861年汉口开埠后,汉口租界的码头就成了外国货物进入中国腹地市场的一个重要中转站,武汉港也迎来了一次全新的发展机遇,并长期在中国内河航运中独领风*。尽管后来随着陆路、航空交通的发展,水运渐渐没落,但近些年来,随着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推进,武汉港再次迎来复兴良机。到2014年,武汉新港阳逻地区成为长江中上游港口中第一个突破百万标箱的内河港口,正式迈入世界内河集装箱港口第一方阵。“十二五”期间,武汉共开通国际、国内航线8条,使武汉港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出海口”和中部国际航线的枢纽港。
武汉的港口将内陆湖北与海洋连通起来
使这个深处中国腹地的省份
拥有了一种独特的海洋气息
长江与其最大支流汉江交汇
奠定了武汉航运长达千年的繁华
可以说,武汉是以港兴城,以城惠港
没有港口,就没有武汉的今天
这是武汉三镇建城和繁荣1700多年的基本逻辑
如今
在全国高铁网络格局中
武汉处在中心位置
所以水运和陆运可以相互配套,优势互补
这使得武汉与其他城市相比
具有更为优越的综合交通优势
此外,武汉在全国的地理中心位置
也非常有利于发展成为全国范围内的航空枢纽
特别是国际航班转国内航班的中转站
临空经济也可能借机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