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在我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栽培历史,曾经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文化活动之中,人们根据竹的外观特征,以竹喻人以竹寄情以竹寓事,赋予竹丰富的精神文化,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颂,铸就了别具一格的中华竹文化和竹文明。
雷公竹也是中华竹中之一种。有的地方又叫早竹,早园竹。是竹类植物中刚属竹种。享有"竹笋之王"的美誉。一般生长在北纬30~40度间,喜温暖湿润和半阴半阳的生长环境。年平均生长温度13~18℃,年降水量要求在600~1200毫升。怕强光暴晒和干旱环境,生长环境忌积水,最好是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肥沃,排水透气性好的沙质壤土。
雷公竹产笋量极高。清江鹤寄居地近几年在精准扶贫"尖刀班"的扶植下,村支两委与村民们通过考察观摩也大量发展了雷公竹经济林。期予通过雷公竹这个中期产业项目来产业兴村拓展村民们的农业收入渠道,增加产业收入达到脱贫致富目的。
但是,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很多农户栽植并不规范,管理中也出现越位和缺位及滞后现象,导致雷公竹生长发棵迟缓,黄叶枯枝等问题。不少种植朋友来电咨询,清江鹤根据这些咨询情况,汇编了关于雷公竹种植的相关技术资料以飨读者。
一,雷公竹栽培地的选择。选择在海拔600~2500m范围内,交通便利水源方便,土壤有机质含量在IO%以上,耕作层不少于30㎝,光照好背风向阳,坡度在5~15度的山坡,丘陵地带。土壤PH值最好在4.5~7之间的微酸性或者中性沙质壤地。忌干燥多风的山脊山顶和容易积水的低洼之地。
一般情况下都是挖80见方的大坑(亦即长宽深均为80㎝的大坑)。
抽槽换土时先将表层或者耕作层的腐殖土放在一边,将表土以下的生泥土放在另一边(即腐殖土与生泥土分开放)。然后将坑底泥土挖松,用油菜饼及士杂肥和细土掺混勻称后放在坑底回填部分细土。保持定植坑深40~50㎝待种。
如果遇上阴雨天,坑底回填料在雨水的浇透作用还会下沉。那么在定植雷公竹之前还要再次检查回填土的厚度,泥层落潮后要加适量的土壤方可定植幼苗。
三,雷公竹母株的来源。在竹林中选择1~2年生细叶粗壮的母竹作种竹。要求母竹胸径在8~15㎝(胸径过大不易成活易受自然风干扰,而胸径过小母株往往生长不良),芽眼充实须根发达无病虫危害分枝较矮生长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