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培养1~2年生无病虫危害生长健壮的新竹,砍掉5年以上的全部老竹,以保持园竹活力和新老更替。
疏株间伐以后,竹园要保持3年生竹比例3O%左右,1~2年新生竹比60%~70%左右,基本上无四年五年生竹子。
八,早春提早出笋的增温措施。用树叶,稻草,玉米秸秆,谷壳(糠壳)等杂物对竹园地面进行覆盖,为达到增温保墒,还可以用地膜覆盖竹园以后再加作物秸秆覆盖物,将竹林地温控制在15℃~20℃,可提早出笋上市卖个俏价钱。
九,雷公竹生长期中的田间病虫害防治。主要病害有雷公竹炭疽病,疫病,叶枯病,叶斑病,锈病,黄化病,枝枯病,灰霉病,霉点穿孔病。
主要危害竹叶片及竹杆茎部。在竹叶片的叶尖叶缘等部位着生楔形或者半月形病斑。至后期发病高峰时,病斑呈园形或者云纹形。病斑由最初灰褐色变为灰白色。在外力的作用下极易破裂穿孔。空气潮湿时竹叶的背面可以清晰地看见黑色小霉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
化学防治措施:可以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或者IO%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500~2000倍液,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均匀喷雾处理,防控效果不错。
(二),雷公竹疫病:主要危害竹叶。竹叶初期感病的时候在叶的正面呈现水渍状不规则病斑。随着病情加剧,病斑由局部扩展到全叶。严重时病斑相互融合形成大斑或者枯叶,致叶片失去光合作用而提早脱落主枝。
化学防治措施:可以用15%苯噻菌胺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或者80%苯酰菌胺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者75%丙森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25%恶霜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25%恶唑菌酮乳油800~1000倍液,50%氟啶菌酰胺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处理,效果很好。
(三),雷公竹叶枯病:主要危害雷公竹叶片。最典型的症状是叶片感病时首先从竹叶的尖端或者近尖端部位感病并出现病斑,形成叶片尖枯或全枯。
化学防治措施:可以用25%啶氧菌脂悬浮剂800~1000倍液,或者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40%氟硅唑乳剂8000~10000倍液,或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1000~1200倍液均匀喷雾处理,效果非常不错。
(四),雷公竹霉点穿孔病:与果树流胶穿孔病有几分相似。受害叶片感病以后形成穿孔。孔缘深褐色,病部灰白色,病健分界明显,且具有孔洞。孔洞圆形(或卵园形)或不规则形。在天气潮湿的条件下,病部出现灰褐色霉层,发病严重时,可致雷公竹植株死棵。
化学防治措施:可以用50%苯氟磺胺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2%春雷霉素水剂600~800倍液,或者25%啶菌恶唑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3%多氧霉素乳油600~800倍液喷雾茎叶处理,可明显抑制病害发展。
(五),雷公竹叶斑病:也主要危害竹叶。发病部位从竹叶尖端开始,由尖端向竹叶柄部逐步扩展。病健部分界明显。病斑边缘有淡红褐至褐色分界线。随病情发展,病斑最后呈云纹状叶斑。
化学防治措施:可以用20%苯氧菌酯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者25%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1500倍液,或者25%丙环唑乳油800~1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喷雾处理,预防叶斑病效果突出。
(六),雷公竹竹杆锈病:主要危害雷公竹竹杆,发病时从竹基部(或中下部竹节)向上发病。病情可蔓延致竹枝上。锈病严重时竹杆变黑竹子容易倒伏,重病时致竹死棵。
化学防治措施:40%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12.5%氟环唑悬浮剂2000~3000倍液,5%已唑醇乳油800~1000倍液,25%腈菌唑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处理,对雷公竹锈病防控效果非常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