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病的雷公竹个别枝条顶端先出丛生状细小枝叶,然后逐渐黄化呈鳞状节数增多,小枝伸长后又在两端或者枝条顶端生出许多嫩枝呈雀巢状。病枝致深秋时枯死。
化学防治措施:可以用0.5%茹类蛋白多糖水剂300~500倍液,5%菌毒清水剂500~800倍液,或80%乙蒜素乳油600~800倍液与70%甲基硫菌灵混合使用,可明显抑制雷公竹丛枝病。
(八)雷公竹黑痣病:雷公竹染病以后,在叶片上着生苍白色小斑点,竹子生长开始减慢,并出现早期脱叶。翌年春季,叶片上病斑由黄褐色转为漆黑色。待病斑扩展致整个叶片时,叶片枯死。
化学防治措施:可以用50%甲呋酰胺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O%霜脲氰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66.5%霜霉威水剂1000~1200倍液均匀喷雾茎叶处理,效果很好。
雷公竹患病以后,在叶片及枝条上出现一层黑色煤状物。影响竹子叶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致竹子生长势弱发育不良。
化学防治措施:可以用3%多氧霉素乳油800~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均匀喷雾处理,以雾滴不下滴为限,喷洗竹叶对煤污病防效甚好。
(十),雷公竹枝枯病。主要危害雷公竹枝条,造成落叶和枯枝,病重时死棵。
化学防治措施:可以用70%甲基硫菌灵600~800倍液,或者20%噻菌铜悬浮剂500~600倍液,或25%噻枯唑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者20%噻唑锌悬浮剂1000~1200倍液喷雾处理,对雷公竹枝枯病效果好。
竹蛾:幼虫取食雷公竹竹叶,严重时将叶片吃光。
竹叶螟:以幼虫吐丝卷叶为害,虫害严重时竹林成片枯死。
竹蚧壳虫:以成虫和若虫寄生在雷公竹小枝腋间,叶鞘内刺吸汁液为害,致竹枝叶枯萎,生长缓慢竹子日趋衰弱和干枯。
芫菁:以成虫群集危害。将竹叶吃或缺刻或只剩下叶脉。疯狂危害时,可将整株竹叶吃光。
可用药剂及其配方为:5%阿维菌素水分散粒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IO%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4%虫酰肼悬浮剂,20%除虫脲悬浮剂,50%丁醚脲可湿性粉剂,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48%多*菌素悬浮剂,5%氟铃脲乳油,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IO%醚菊酯悬浮剂,24%氰氟虫腙悬浮剂等,可以单剂使用,也可以两元或者三元复配使用,预防及控制效果很不错,持效期长,对环境和竹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