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1个导向”分析重点细分方向
实体经济是指创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经济领域及活动,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体。
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一个国家应对外部冲击、巍然屹立的关键。
实践证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炒作资产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扩大社会贫富差距,而且会增加经济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围绕发展实体经济,重点关注的有三个产业方向:
第一,制造业。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我国制造业的比重在2006年达到最高值,之后,制造业所占比重有小幅度下降。今后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奠定实体经济发展基石。
第二,战略新兴产业。经过长期积累,我国制造业一些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但基础配套能力不足、创新能力整体偏弱、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等问题,仍然严重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今后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发展,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
第三,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硬件保障。我国已经明确新型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今后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化转型。
2►按“2大工程”分析重点细分方向
一、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依靠低成本要素、庞大市场、技术引进等,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但工业领域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尤其是基础工业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产业基础决定着产业发展的自主可控水平、长远竞争能力和整体发展高度,推动“卡脖子”技术突破是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的核心任务。
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重点涉及六个细分产业方向,分别是: |
1.核心基础零部件:包括精密轴承、液压件、气动件、密封件、传动件、紧固件、铸锻件、粉末冶金件、伺服电机、减速机、大直径主轴承、联轴节、高端模具等通用基础零部件以及专用制造装备零部件,重点是高端化发展和自主保障能力,以满足高端装备和重大工程需要; 2.基础电子元器件:包括集成电路、光学成像和显示器件、汽车电子、能源电子、继电器、光通信、传感器、印制电路板、电容电阻、微特电机、光纤光缆等基础电子元器件,重点朝着“轻量化、模块化、集成化、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长寿命、易回收”方向突破,以满足5G、先进计算、新型显示、超高清视频、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等新兴领域发展需求; 3.关键基础材料:包括优势材料领域(比如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和重点材料领域(先进陶瓷材料、碳基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前沿材料等),重点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满足国防建设、民生短板和制造强省建设重大需求等; 4.关键基础软件:包括工业软件(研发设计类(比如CAD、CAM软件)、生产控制类(比如MES软件)、经营管理类(比如ERP、CRM软件),以及嵌入式软件(比如PLC))、新兴平台软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元宇宙等),重点是攻破关键共性技术、高端软件国产替代、软硬件的集成、适配和优化以及工业互联网生态的构建,以满足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需要; 5.先进基础工艺:包括减材制造工艺(比如车、铣、削、磨、拉等)、等材制造工艺(比如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粉末冶金、高分子材料成型等)、增材制造工艺(比如先进制粉、复合成形、3D 打印)、电子加工基础工艺(比如元器件封装及固化、LED关键技术、新型显示关键技术、集成电路关键制造工艺等)、节能环保基础工艺(比如新一代清洁高效可循环生产工艺、高效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等),重点是朝着“先进、绿色、高效、低碳、循环、精确”方向突破,以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基础工艺和高端装备; 6.产业技术基础:包括产业基础技术服务体系(比如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试验验证、工业设计、产业信息、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先进检验检测技术、高端检验检测仪器仪表等,重点是国产化替代和关键技术攻关,以满足制造业重点领域和行业发展需求; |
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
我国高端数控机床自给率不足10%,机床主要功能单元和电主轴、直线电机和高精密光栅等关键零部件的90%以上仍然依赖进口;30万千瓦及以上重型燃气轮机整机的核心设计技术完全被外资企业垄断,核心部件也全部依赖进口;30吨以上大型挖掘机用液压件国内产品短期内还不能满足需要;农机重大装备用高效驱动、CVT变速和传感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对国外依存度高达90%以上。
为此,十四五规划中提出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主要是指围绕工作母机、新能源汽车、海工装备、能源装备、农机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等重点领域
支持有条件的领军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力量,分领域组建创新联合体,采取“揭榜挂帅”、“选马赛马”、“立军令状”等机制,加快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主要涉及以下四个细分方向的突破: |
1.重大技术装备的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据统计,我国成套装备中有几百种关键整机装备仍依赖进口,比如集成电路生产所需的专用装备80%以上依赖进口,高端激光加工成套装备和石油石化部分关键核心装备几乎全部受制于人。 2.重大技术装备的高端技术装备“缺口大”:据2019年中国工程院比较分析,在14类重大技术装备中,只有通信设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输变电装备3类国际领先,其他大多数领域整体竞争力与国外先进水平有20年左右差距。比如中国重汽集团的生产线关键制造装备自主化率不到10%。 3.重大技术装备的现有产业基础“很薄弱”: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工艺技术和基础零部件受制于人的现象突出,几乎所有的高端轴承、齿轮、液压件和控制系统等核心基础部件和系统依赖进口。例如,尽管我国钢铁成套装备已整体取得突破,但是大型成套热、冷连轧机的自动控制和检测关键技术等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目前宝武集团湛江钢铁基地仍需采购日本生产的高端钢铁装备。 4. 重大技术装备的共性技术平台“缺失大”:试验检测平台建设费用高昂,动辄几亿或几十亿,单一企业往往不愿或无法承担相关业务,致使大量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的质量得不到验证,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步履维艰。 |
3►按“3业融合”分析重点细分方向
首先,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主要有以下细分产业方向:
先进制造业的服务化升级,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
1.制造共享:智能工厂、智能化解决方案服务;共享生产平台(研发设计、优化控制、设备管理、质量监控等服务); 2.延伸服务:发展远程运维、状态预警、故障诊断等在线服务;发展医学检测、健康管理等第三方医疗服务; 3.多功能开发:发展工业文化旅游,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开发集生产展示、观光体验、教育科普等于一体的旅游产品; 4.供应链管理:推动设计、采购、制造、销售、消费信息交互和流程再造,形成高效协同的智慧供应链网络; 5.服务型制造:发展柔性化定制、工程承包、设备租赁、合同能源管理等多种类型的服务型制造新业态和新模式; |
现代服务业嵌入制造业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
1.服务衍生制造:电商、研发设计、文化旅游等服务企业,发挥大数据、技术、渠道、创意等要素优势做OEM制造; 2.研发设计服务:研发设计企业与制造企业进行嵌入式合作,提供需求分析、创新试验、原型开发等服务; 3.供应链服务:物流企业融入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等环节,提供采购执行、销售执行、供应商库存管理等供应链服务; 4.质量技术服务:质量技术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进行嵌入式合作,提供优质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服务; 5.金融服务:发展基于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应收账款、存货、预付款项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服务、装备融资租赁; |
其次,现代服务业同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主要有以下六个细分产业方向:
1.农业信息服务:通过搭建平台和研发应用先进设备,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引领现代农业向着“精准生产、精准管理和精准营销”的“精准化”方向发展,比如农业智能装备系统、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集成等; |
2.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以政府科技投入为主的科技财力资源配置、创业风险投资、科技贷款、科技资本市场和科技保险等服务内容,有助于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科技企业的发展; |
3.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瞄准世界农业科技高端,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市场化、产业化研发活动,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应用研究,从而引领现代农业向“高端、高效”方向发展; |
4.种业高端研发服务:加强育种技术研发攻关,推动种子企业做大做强,引领籽种产业向着“高、精、尖”方向发展; |
5.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交流服务:建设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交流中心来加强我国农业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进国外高端农业科技成果和高层次人才,引领现代农业向着“高辐射”方向发展; |
6.农业现代物流服务: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现对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等实体相关服务及信息从供应源到消费源的组织、控制与管理,从而引领现代农业向“安全、快捷”方向发展。包括“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检测和追溯管理技术系统、食品与农产品进出口“一站式”服务和电子交易技术系统、IC卡会员管理和交易结算技术系统以及交易数据综合处理技术系统等先进科技发展。 |
4►按“4化制造”分析重点细分方向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制造业的8个重点领域,包括:高端新材料、重大技术装备、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农业机械装备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麦哲针对高端制造业总结出“4化”方向:
一、高端化。重点是引导企业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扩大有效投资,不断提升产品、服务的质量水平和层次,着力打造知名品牌,推动自主品牌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二、智能化。重点是鼓励企业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三、绿色化。重点是推动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企业实现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将突出标准引领,深挖技改投资潜力,鼓励标杆水平以上重大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基准水平以下企业改造升级,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能效水平,实现转型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制造业的8个重点领域,包括:高端新材料、重大技术装备、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农业机械装备等。
四、“专精特新”化。进入2021年后,“专精特新”频繁出现在中央层面的有关会议或文件中。当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的很多企业都拥有一些长期耕作、专业化程度高的核心技术,具备应对核心技术“卡脖子”的能力。
5►按“5基设施”分析重点细分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等,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特别是,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建设一批新型绿色低碳能源基地等;
二、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设施(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布局建设一批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以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物流设施、智慧能源系统为代表的新型生产性设施;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特别是加强智能道路、智能电源、智能公交等智慧基础设施建设;以智慧民生基础设施、智慧环境资源设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等为代表的新型社会性设施;
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加强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五、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应对极端情况的能力。
6►按“6产强国”分析重点细分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六大维度 | 细分产业方向 |
制造强国 | 制造强国有十大重点方向: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设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和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 |
质量强国 | 第一,不断夯实国家质量基础,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建立和执行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所需的质量体制框架的统称,已经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之一。 第二,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组织中国质量奖评选;召开中国质量大会;开展“质量月”活动;创新开展质量月活动等一系列组合行动。 |
航天强国 | 五大方向: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及空间站 商业航天中,目前比较成熟的是通信卫星、遥感卫星、气象卫星、科学卫星等,而后续的太空旅游、太空探索等商业价值; 产业链上游:卫星制造企业,包括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科学卫星以及技术验证卫星等; 产业链中游:卫星发射服务企业及地面设备制造企业。地面设备包括卫星测控设备和卫星终端技术设备。卫星终端技术设备面向下游导航通信遥感多个应用场景提供基础设备,主要包括卫星通信系统设备、卫星智能车载设备、卫星导航、测绘、气象及海洋专用设备等。 产业链下游:涉及卫星应用与服务企业,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主要应用领域。卫星通信包括广播电视、宽带服务、视频通话、高清视频点播等领域;卫星导航在定位导航、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海上遇险搜救、城市治理等大众消费、生产制造与政府服务等各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遥感卫星在精准农业、森林病虫灾监测、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商业应用快速崛起。 |
交通强国 | 主要有三个核心方向: 第一, 前沿关键科技研发。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引发交通产业变革的前瞻性、颠覆性技术研究。强化汽车、民用飞行器、船舶等装备动力传动系统研发,突破高效率、大推力/大功率发动机装备设备关键技术等。 第二, 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构建泛在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构建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深化交通公共服务和电子政务发展。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 第三, 加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深化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专列、旅游风景道、旅游航道、自驾车房车营地、游艇旅游、低空飞行旅游等发展,完善客运枢纽、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共享交通。发展“互联网 ”高效物流,创新智慧物流营运模式。加快快递扩容增效和数字化转型,壮大供应链服务、冷链快递、即时直递等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智能收投终端和末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发展无人机(车)物流递送、城市地下物流配送等。 |
网络强国 | 新一代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正朝着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便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方向加速演进,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第二,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基础理论、基础算法、装备材料等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 第三,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 |
数字中国 | 十四五规划纲要圈定了未来数字经济重点发展的七大产业,即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 、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 纲要还指出要推动智能合约、共识算法、加密算法、分布式系统等区块链技术创新。 鼓励企业开放搜索、电商、社交等数据,发展第三方大数据服务产业。促进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
7►按“7维战新”分析重点细分方向
7大战新产业 | 具体细分方向 |
新一代信息技术 | 包括新一代通信网络设备(5G)、新型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 |
人工智能 | 包括深度学习、算法研究、人工智能芯片制造、机器视觉、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NLP)、语音识别、推荐系统、搜索引擎、机器人、无人驾驶等 |
生物技术 | 包括生物医药(服务产业)、生物农业(资源产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以及生物工业(生物制造产业),微生物工业为最早的生物工业。生物产业涵盖广泛,最典型的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 |
新能源 | 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以及新能源汽车等 |
新材料 | 具体是指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的具有优异性能的结构材料和有特殊性质的功能材料,主要有新金属材料,精细陶瓷和光纤等等 |
高端装备 | 包括工业机器人、重大成套设备、智能装备、能关键基础零部件制造、航空装备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和服务产业等 |
绿色环保 | 包括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