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知音的力量。从《神树》《降临》到《新世界》,华晨宇回归长沙无观众录制现场的三个选曲,无一例外都走向了“神神叨叨”的境界,而上一周的《降临》,仅仅拿到了第6名。这是他开赛以来的最低名次。
和袁娅维一样,他在意的是歌手在这个舞台的引领作用,无论是曲目的主题,还是曲目的风格。
所有的意难平、所有的质疑,都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歌手·当打之年》的舞台生态,是否发生了颠覆性改变?
我认为,是的。
缺少殿堂歌手让节目的起点发生了巨变。但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面向年轻人的年轻音乐人节目,却并没有觉得这是熟悉歌手扎堆的节目。
7席在线歌手中,选秀歌手占据6席,而萧敬腾、徐佳莹、华晨宇和“声入人心”的两人,均是逆战回锅的选手。只有米希亚成为唯一一位殿堂级歌手。
在耿斯汉出现的时候,现场玩笑开作一团,华晨宇顺口说了一句:“这一期怪怪的感觉”。
能不怪吗?4个好声音同台,就你一个快男。
回想上一季的齐豫、吴青峰、杨乃文,你会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相比乐坛遗珠和很少在综艺露面的歌手们,这些成员在综艺节目本身就有高曝光度,缺少了点对人物本身的惊喜感和意外感。
而特殊情况下的云录制,又给观众评判标准带来了变数。
“云录制”尽最大努力解决了赛制上的逻辑问题,却很难和以前一模一样。
如果做一组双盲实验,过去几场云录制的部分表演名次有很大可能会发生变化。它更接近网友听歌的评判结论,而不是现场音乐观众的结论。
必须承认,新赛制和动不动就3人奇袭的更新频率,把“当打之年”诠释地到位了,但“歌手”原有的生态已经改变了,还是熟悉人和熟悉的事,唯独没有我们熟悉的“陌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