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演讲需要准备多久?美国总统威尔逊说——这取决于演讲的长度,如果10分钟的演讲,要准备两周,如果半小时演讲,要准备一周,如果想讲多久就多久,不用准备,马上就可以开始。
一分钟要把事情说明白,真的很考验人的功力,究竟要怎么做呢?
一、演讲越短越难
有一个段子说:一分钟有多长,取决于你是蹲在厕所里,还是站在厕所外。
对演讲这件事情也是相同的道理,对于听众来说,一分钟有多长,取决于演讲者讲的好还是不好。
总有人说,给自己的时间太短了,如果给的时间再多一些,就能好好讲。
其实凡是说这样话的人,你给他再多的时间,恐怕他也很难讲好。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说这样话的人,往往没有掌握时长和内容的关系,缺乏套路和练习。
演讲的时间短,要迅速抛出核心观点以及支持的证据,而且还要想办法调动听众的感性。
确实有点难对么?如果滔滔不绝的讲起,八成会超时,事情还难以说清。
那究竟要怎么说,才不会超时呢?
二、拆分表达的逻辑其实从一段表达来看,分为观点、解释和举例。
比如教育不仅是老师的事情,需要多方参与——这就是一个观点。
除了老师,家庭和社会环境都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解释。
孟子小的时候,住的是墓景房(坟地边上),结果天天学哭丧。
他的母亲发现之后,就搬家了,到了市场旁边,孟子就开始学小贩叫卖,于是孟子的母亲又选择了搬家。
这一次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懂礼貌,爱学习了……
上面的这个小故事,就是在举例,一般情况下,举例结束,再回顾一遍观点,就是一个完整的表达逻辑。
比如最后再强调一遍:教育不仅是老师的事情,需要多方参与。
这个结构总结起来就是“论点—解释—例子”,之前有文章专门写过这个模型,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翻来看看。
三、掌握故事的套路除了掌握论述的逻辑之外,我们还要掌握讲故事的逻辑,讲故事最有效的逻辑是什么呢?
就是SCQA(背景—冲突—疑问—回答),这是《金字塔原理》当中的经典套路,很多好莱坞电影都是用的这个叙事手法。
S(背景)给出一个听众熟悉的背景;
C(冲突)描述背景当中的冲突;
Q(疑问)指出问题在哪里;
A(回答)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用这个逻辑来讲故事,就会让听众觉得条理清晰,因为这是最符合人脑接受信息的结构。
就拿我一个学员的故事来举例。
她当时描述了一个日常生活的场景,想表达的是对姐姐的歉意,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后来我帮她做了观点的梳理,再结合SCQA的结构,让她的一分钟演讲,变得简短而有力:
别对最爱你的人发脾气。
有一天我和姐姐一起做饭,煮米饭的任务在她的身上。(背景)
我们两个人一起把菜做完,当我揭开锅盖,看到空空的电饭锅,立刻火冒三丈,她太粗心了,竟然忘了做米饭。
我不自觉的冲她嚷道:没做饭还怎么吃,你这么粗心,干脆就别吃了!
那一刻,原本温馨的氛围荡然无存,姐姐受到我的语言暴力,非常地委屈,把碗筷放在一边,小声的抽泣。(冲突)
我突然意识到我有点小题大做了,生活当中你是否跟我一样?对外人和颜悦色,却常常对爱自己的人发脾气?(疑问)
因为我们都知道,爱我们的人被我们伤害之后也会包容我们。
我们对亲近的人,更加包容,而不是随意发脾气,不然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解决方案)
这个结构讲完之后,也可以再强调一遍观点,能让听众有更深刻的记忆。
所以,想要做好一分钟的演讲,首先,观点要前后呼应,方便听众记忆。
其次,框架要完整,不然别人听不懂,我们说的是什么事情。
最后,每一个部分,都要尽量简略,不能有过多细节的展开,就好比在拍一寸照片,篇幅有限,有张脸就行,别想着风景了。
尾声如何做好一分钟演讲?
核心明确结构齐
日常还要多练习
观点解释有举例
背景冲突问答疑
有了这个方法,一分钟把事情说明白,也没那么困难。
欢迎你留言来聊一聊:你还知道哪些表达的套路?
我是明少,好讲师大赛冠军导师,每日与你分享职场洞见,欢迎你关注我,并提出你的疑问,一起成长,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