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望洞庭的全文及翻译,望洞庭古诗的注释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26 07:53:30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为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之后又中博学鸿词科,曾任太子校书、监察御史、检校礼部尚书等职。他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他以诗闻名于世,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诗坛唱和,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风格精切深稳,朴实自然,有“诗豪”之称。《竹枝词》《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对后世影响深远。

注释: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北、湖南境内。

和:和谐,融洽。这里指湖光秋月互相辉映。

潭面:这里指湖面。

镜未磨:没有打磨过的镜子。古代的镜子是用铜打磨而成的。

山水翠:指湖中的君山翠绿无边。

青螺:青色的田螺。

译文:

皎洁的秋月与洞庭湖水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像一面未曾打磨的铜镜。远远望去,湖中翠绿的君山,多像一只小巧的青螺躺在洁白的银盘中啊。

名师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月夜洞庭美景之作。诗中,作者以遥望的视角。尽览洞庭风光,以最具代表性的湖光、山色人诗,通过别具匠心的艺术创造,将洞庭神韵惟妙惟肖地描摹出来。

诗的前两句抓住洞庭之水,极尽描摹之能事。“湖光秋月两相和”平铺直叙,描绘了洞庭湖水与皎洁月光相互辉映的景色。一个“和”字赋予景物以动态之美。月光随湖波轻轻晃动,如同知己般心意相通,保持着同一的律动节奏,让人心为之荡漾。“潭面无风镜未磨”以比喻手法写湖面波澜不惊,犹如一块儿未经打磨的铜镜,展现出月光下洞庭湖朦胧、静美之态。虽说“潭面无风”,但不应简单理解为潭面如死水般,毫无生气。因为,如果湖水不作轻轻晃动,那么月光自然无法随之轻摆摇曳了。由此,“镜未磨”也该作此理解了。

诗的后两句,诗人放长视线,由近及远,“遥望”洞庭湖深处的风光。放眼望去,山色苍翠,水体清澈,山在水中,水依山势,渺渺茫茫,浑然一体。湖中的君山,此刻在作者看来,便如镶嵌在白银盘里的“青螺”一般,耐人欣赏把玩。这两句诗想象奇特,比喻贴切自然,白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作者才情、审美水平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整首诗色调淡雅,用语平实,虽无绮丽辞薬,但诗情画意已尽显其中。

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更多语文知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