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字的演变过程及故事,家字从甲骨文到汉字的演变过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26 09:17:45

第十三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将于2023年9月17日至10月6日在寿光历史文化中心举办。“两岸汉字艺术节”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台湾文化机构共同创办,曾多年列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对台交流重点项目、文化部两岸交流重点项目。

“两岸汉字艺术节”活动的启动,旨在通过在海峡两岸之间搭建高规格、高品位的汉字艺术交流平台,延续汉字书写的文脉,为推动两岸学术、文化和艺术上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为营造“两岸汉字艺术节”良好的文化氛围,抒发两岸炎黄子孙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情感。“寿光文旅”公众号特推出《书法作品展》、《汉字背后的故事》栏目。

家字的演变过程及故事,家字从甲骨文到汉字的演变过程(1)

家是什么?

家是如伞的大树,遮挡酷夏的骄阳;

家是永远的牵挂,珍藏幸福的存根。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人们心灵的港湾——家,

品味汉字“家”的故事,

传承并弘扬传统优秀家风文化!

家字的演变过程及故事,家字从甲骨文到汉字的演变过程(2)

★汉字“家”的详细释义

家字的演变过程及故事,家字从甲骨文到汉字的演变过程(3)

→用作名词,读音jiā

①房屋;家庭的住所。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

②家庭,人家。如《墨子·尚同下》:“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

③学术或艺术流派。如贾谊《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又如儒家、道家。

④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如白居易《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又如船家、店家。

⑤在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方面出类拔萃的人。如文学家、科学家、作家。

→用作形容词,读音jiā

①人工饲养或驯养在家中的。与“野”相对。如家羽(家养的鸟);家兔;家禽。

②私家的,个人的 ,与“公”相对。如《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用作量词,读音jiā。用来计算家庭或企业的多少。如两家饭馆、三家商店。

→用作动词,读音jiā。结婚成家。如《楚辞·离*》:“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用作助词,读音jia。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如孩子家、姑娘家、女人家。

家,简单的一个字,

能引起无数人的情感共鸣,

因为家是每一个人最初的记忆,

也是我们最终的归宿。

家风,

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

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

好的家风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引导、影响、塑造着一代又一代。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品读家风名句,

传承中华优秀家风文化吧!

名句赏析

1.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花,秋登其实。

【大意】学习好比植树,春天里观赏它的花朵,秋天里能看见它硕果累累。

2.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大意】光阴似箭,我们应该珍惜,它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还。

3.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

【大意】世间的事因困难失败的,十件仅有一件;因为懒惰而失败的,十件就有九件。

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大意】就算是一顿粥、一顿饭,我们也应该想到它来之不易。就算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辛苦。

5.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大意】还没有下雨的时候我们就要想着去打井,不要等到口渴没有水的时候才想到挖井。

6.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大意】别人有了喜庆的事情,我们不能有妒忌的心思;别人有了祸患,我们不能有幸灾乐祸的心思。

7.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

【大意】读书学习就如同挖井一样,挖了十口井还没有挖到泉水,这样还不如去挖一口井,直到挖出泉水为止。

8.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大意】作为读书人,第一应当要有志气,第二应当要有见识,第三应当要有恒心。

9.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大意】如果自己不能够奋发励志,那么自己家的私塾不宜读书。即便是清净的地方,像神仙居住的环境,也都不宜读书。

(来源:寿光文旅)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