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烽火狼烟、土地兼并,小国随时都有灭国的风险,秦国从边陲小国到春秋五霸,再到战国七雄,是一场又一场战争的洗礼,但秦国从战国七雄到一扫六合,还要归功于法家思想的加持。
从大良造商鞅到相国李斯,法家思想是秦国统治的根本,秦国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需要用这套思想把尚武的国民拧成一股绳,这是哪个年代秦国走向强大的根基。内求稳、外求强。内、重建国家秩序,扩大生产力,积累财富。外、招揽人才,奖励战功。
秦国崛起的巨轮,从商鞅虽死,而卒行其法开始运转,从奋六世之余烈到始皇嬴政继位对六国进行一统的军事行动时达到顶峰,始皇嬴政命王翦父子率秦军灭六国,南征百越,加上蒙恬北击匈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权利格局的大一统完成了。
秦一统六国后,进行了一些列的改革,书同文、车同轨等措施,不得不说这些措施都有力的促进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历史的发展进程,始皇嬴政更是五次巡游,以巩固国家统一。
秦立二世而亡,除了祖传的暴政,可能与始皇嬴政49年短暂的人生有很大的关系,秦国以法家思想和兵道统一六国,秦法可以说是为一统六国不断打磨出的一套体系,但一统六国后的秦国不可能让这高速运转的机器立刻换挡,但治理秦国和治理被统一的六国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治理和统治体系的不完善,加之六国初定,对秦的统治抵触自然也少不了。在我国古代的王朝更替中,开国皇帝*伐果决,而后继者能够使用王道,能够正常操作,大概率是可以成就盛世的,如文景之治,孝宣之治,仁宣之治等,但始皇嬴政巡守途中病逝,对秦帝国来说可算是致命的,秦国这个高速运转的机器没有完成换挡操作,在接班人上也还出了重大BUG,如历史所书的话,扶苏应该是哪个与民修养的君主,也许秦帝国还能完成换挡,进入治世阶段,但胡亥这一上位,六亲不认,显然秦国没了机会。
因此,你要说秦帝国完全是暴政导致的短命,有失偏颇,秦朝祖传的暴政多来自司大爷的《史记》,但司大爷他活在汉武帝时期,尽管他有史官崇高的职业素养,但毕竟有时代局限性和空间局限性,云梦睡虎地秦简揭示了秦法制度完备的同时,随便也揭示了司大爷他关于秦暴政的错误记录。当然还有历史上的文人*客,但大多数文人难道更多的不是借古讽今吗?在他们看来古并没有今重要,但这些名作佳句却成为了秦帝国暴政的重要依据,祖传的很难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