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与清明节
七年以后,重耳回到晋国即位为晋文公,举行了复国封赏大典,原来跟随他逃难的人,一下子都加官进爵,成了晋国显赫一时的人物。封赏之中唯独不见介子推的名字,原来介子推是个性格耿直而且淡泊名利的人,他早就带着母亲到绵山隐居去了。
介子推和其母亲雕像
晋文公感念当年介子推的“割股奉君”,想要请他出山为官,以报答他的恩情。经过一番打听后,晋文公带着一般文臣武将来到绵山寻找介子推,但是一连找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他。这时,有人建议说:“介子推最孝顺。如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老母亲跑出来。”于是晋文公便下令烧山,一连几天,大火才灭,可是,介子推始终没有出来,晋文公派军士搜山,只见他们母子二人相抱在一起,死于大树底下。
介子推母子二人死于树下
晋文公后悔万分,他把介子推安葬在绵山之下,并为他建立祠庙。烧山那天,正是清明节气前一天,于是晋文公下令将以后每年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禁烟止火,只吃冷食,以寄托哀思。从此以后,我国北方各省,相沿成俗,年年都过寒食节。
寄托哀思
秦汉时期,寒食节慢慢增加了扫墓的习俗,因为和清明这个节气很接近(就差一两天),久而久之,到了唐代两者便已经合二为一,形成了我国现在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