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屈原的一生,屈原真实的历史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29 02:32:34

屈原(约前256~前279),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因不满贵族子弟的统治,写下了著名的《离*》。由于在楚怀王时期就受到排挤而郁郁不得志,于是他投汨罗江自尽。屈原一生爱国爱民,追求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其不朽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使他成为后世永远怀念的爱国诗人。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曾任楚国国相、楚国相国等职。相传他在流放中写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生平事迹

公元前278年,出生在楚国都城郢(今湖北秭归),是楚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公元前278年,楚王死,楚怀王即位。不久,太子申生就弑*了王位。楚怀王继位后重用范雎等人。屈原在楚怀王的支持下写下了著名的《离*》,表达自己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屈原被楚王流放至汨罗江边的一块小洲——沅水流域。他因不满意贵族子弟对他的统治而写了著名的《离*》,其中充满着对权贵、贵族阶级和底层人民的强烈不满之情。公元前278年秋,他在流放中写下了著名的《离*》;同年秋被楚悼王流放到沅水边。后因被楚人流放到湘水畔。约公元前278年秋至公元前278年夏秋之交间,在湘水边居住了一段时间。《离*》被称为“*体”、“绝句”和“怀*”(即《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纷纷沿江聚集为他守墓三年以上。后来楚怀王即位时又被召回宫中继续任职。但不久又遭谗言及屈原本人都被楚悼王诛*时,他只好投汨罗江自尽了(《离*》为其作品)。公元前279年(楚悼王二十八年)秋十月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郢城(今湖北江陵),屈原于当夜被*于汨罗江畔也就是今天的湖南省汨罗市境内。《离*》全文共二百七十九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篇);其中最重要的一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离集》卷六);其全文还不满两千字;现仅存两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原名平子吗?

二、思想情感

屈原一生都在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以自己的行动来为祖国统一事业作着贡献。他虽不愿与贵族同流合污,但面对秦王朝暴政、人民生活困苦、国家内忧外患,他却选择了反抗,以自己的言行和爱国情操来为楚国尽一份力,他的一生都在探索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其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在《离*》中,诗人运用了大量生动而形象的比喻和夸张手法,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出了自己对楚国衰败命运的强烈不满和深切同情。同时,屈原将这种情感升华到一个新高度――诗人以国家为重、以人民为先。他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个人情感融入国家兴亡之中。

1、理想与信念

从某种意义上说,屈原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同时,屈原又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他在《离*》中表达了对楚国灭亡的深表愤慨和沉痛哀悼之情。他“以身许国”“怀德含义”“怀德高歌”(《离*》)都表现出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同时,屈原还高度赞扬屈原在自己遭受不幸时所表现出的顽强不屈、英勇顽强精神。

2、情感态度

《离*》是屈原的主要诗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集,它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被誉为“千古绝句”。它抒发的是一种对祖国统一事业、人民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他的作品中既有对秦王朝暴政的控诉,又有对楚国衰败命运的同情。在《离*》中,诗人始终抱着“怀沙而不流,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怀去体察民间疾苦,表现出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政治上他始终站在国家利益的一边,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己任。为了使楚国富强,他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多次反对秦王朝暴政的斗争。如公元前278年“屈赋”就是因秦王政荒淫无道而起;公元前276年“申屠怀恨”后又被楚怀王“诛*”;公元前284年“怀沙之盟”后被秦国攻陷……他一生对祖国、对人民充满着无限热爱。

三、艺术成就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文学创作与 楚国的政治紧密相连。他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之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体”和“绝句”等。而《离*》一诗,则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在文学方面最为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屈原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美、充满爱国热情和忧国忧民情怀的佳作,如《离*》《九歌》《天问》《九章》《招魂》等。在楚国后期,由于受到周天子和贵族集团之间的斗争和迫害而最终抑郁而终。后人根据其爱国情怀和自身经历所写下的各种诗歌约有400余首,其中较为著名的约有20首。屈原一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伟大精神与高尚人格永存,在世界文学史上是不可磨灭的经典人物。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