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写合欢树的寓意,史铁生合欢树阅读理解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29 03:13:38

文 | 陶玉山

我认为,在现当代汗牛充栋的文学作品中,写父亲的经典之作当属朱自清的《背影》,而写母亲的美文中是不能缺少史铁生的《合欢树》的。

在这篇两千字左右的作品中,史铁生以合欢树为象征,用近似白描的平实质朴,寓意深沉的语言,通过生活中的几个片段,运用对比的手法,记述了母亲生前琐事一样的点点滴滴和母亲身后的一些事情,含蓄深情地抒写了对母亲的挚爱,十分自然巧妙地表达了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深深的眷恋和发自内心的礼赞。行文简洁,疏密相间,重点突出,情节感人。作者看似随意回忆,其实是惜字如金很节制的文字中蕴含着极深的用意,具体表现在主干清晰,枝枝蔓蔓剪裁得当,并且留下了极为恰到好处的大片的空白,让我们读者在感受字里行间那种真挚丰富的对母亲的挚爱怀念的同时展开想象,回味无穷。尤其是心理描写真实细腻,生动传神,一个慈爱,善良,坚韧,伟大的母亲形象在我们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清晰逼真地映入我们的眼帘,镌刻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感怀至深,唏嘘不已,肃然起敬,过目不忘。

史铁生写合欢树的寓意,史铁生合欢树阅读理解(1)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史铁生《我与地坛》)。母亲的一生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唯一的儿子在二十岁的时候突然半瘫,这让要强慈爱“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史铁生《我与地坛》),身心承受着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莫大苦痛。在自己觉得生不如死的儿子面前,母亲还得说话温顺,不要让痛不堪言的儿子过于敏感,破罐子破摔。“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这看似平淡,不动声色的文字透露出来的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对儿子牵肠挂肚的关怀,是费尽心思的照顾体贴疼爱。

不会说话的合欢树以自己的“长成”成才的过程,默默地见证了母亲对残疾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体贴,寄托了实现当作家理想的儿子对母亲的挚爱与深情,更看到了这对母子相依为命,饱受煎熬的心灵的痛苦。“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读到这里,常常是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难以自控。如同忠孝难以两全,造化弄人,悲欣交集,让人无言以对。对作者来说过去的看上去支离破碎,家长里短的往事,回想起来历历在目,既痛苦又亲切。

史铁生写合欢树的寓意,史铁生合欢树阅读理解(2)

那段对母亲因病早逝自问自答的文字具有一种穿透内心的魔力,震撼人心,不由自主地让我们读者感极而悲者矣。“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那种五味杂陈一般难言的感受一股脑儿地破茧而出一样涌在心头,既有悲伤之感,又有温暖之情。我们读来,常常被感动得心情沉重,眼角湿润,掩卷深思,难以忘怀。

你不坚强,无人会替你坚强。伟大的母爱,让我们当儿女的常常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而真正长大了,母亲不在了,才会明白母亲的慈爱和良苦用心,而此时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了,更是谈不上报答的。为此只有惭愧不已,痛责自己,甚至饮恨终生。“谁能把这世界想个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时不堪说的”(史铁生《我与地坛》)。

阅读《合欢树》这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一个懂事,真正长大的母亲的孩子心里自然涌动出来的内涵丰富的散文,让我们在反思自己对待生活态度的同时,心灵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洗礼净化,每次重读都是会有新的启发收获。这就是真正优秀作品的魅力所在。

史铁生写合欢树的寓意,史铁生合欢树阅读理解(3)

作者简介:陶玉山,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济南人。1981年2月在《济南日报》副刊发表文学处女作。迄今已在国内一百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一百多万字,作品多次在市级以上文学征文中获奖,有多篇作品收入到文学作品集中。

【壹点号 山东创作中心】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