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现在何处,石壕吏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30 00:11:19

课前由背诵《春望》导入,同时期杜甫还创作了著名组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都是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写的,不同的是《春望》是借景抒情诗而《石壕吏》是叙事诗。

石壕吏现在何处,石壕吏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1)

杜甫大家都比较了解,可让学生进行介绍即可。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郭沫若称颂他“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在杜甫的诗中,“三吏”“三别”抒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杜甫风格沉郁顿挫,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抒写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他早期的作品风格热情奔放,战乱流离时期的作品深沉含蓄,抑扬顿挫。

简介背景(唐王朝为了挽回危局,便在洛阳至潼关,特别在临近前线的石壕、新安一带,不择手段地大量拉夫,不管老少男女,都被抓去充服兵役。这时候,杜甫正在回华州任所途中,亲眼看见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初读课文,划分节奏,疏通并强调重点字词,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出来,讲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

石壕吏现在何处,石壕吏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2)

进入课文内容的探究学习: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这段可以得出什么信息?为什么老翁逃走,而让老妇出门和差役周旋?“夜捉人”说明什么?(时间、地点、事件。)

(抓丁只抓男的,妇女可以免除徭役。)

( “有吏夜捉人”是诗篇的关键句。是“捉人”,而不是“征兵”、“招兵”,已经表明差吏强抓老百姓当兵;前面又加上 “夜”字,更表明差吏时常抓人,以致白天难以抓到,就趁夜深人睡来搞突然袭击,凶狠残酷。烘托一种惶恐不安,紧张恐怖的气氛。)

2、怎样理解“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连用两个感叹号,可以用句号代替吗?

( “呼”、“怒”,表现吏之愤怒与凶狠残。“怒”、“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两个“一何”,加强了感情色彩,既表现出“吏呼”的咆哮如雷,“妇啼”的悲伤凄苦,又体现了诗人强烈憎恶差吏、深刻同情老妇的感情。)

(不能,加强语气,强调吏的愤怒凶狠和老妇的无比痛苦)。

3、“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老妪力虽衰……犹得备晨炊。”

①这段致词是此诗的主题部分,集中表现了妇人之“苦”,“苦”在何处?可以分成三层:三男从军,两儿战死(老年丧子之苦)家无壮男,十分贫困(贫困潦倒之苦)为保家庭,自请服役(被迫服役之苦)。

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如何理解?

希望得到差役的同情。

③老妪为何请从吏夜归?(保全家中仅存的三人,前面讲了征兵只征男,老妇也被征走,反映战争的无情)

④老妇是没人问她而自诉的吗?

不是,是在差役的步步紧逼下说出来的。

⑤为什么诗中不写差役的话?

这是一种“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写作手法,问话是可以推测出来的)

4、“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谁在哭?(儿媳)幽咽声很低,杜甫还能听着,说明什么?(作者一夜未眠,关心人民疾苦实在的体现)“独”说明什么?(老妇被抓走)

5、概括主题: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石壕吏现在何处,石壕吏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3)

课堂议一议: 石壕吏为何不抓杜甫?诗人同情老妇的遭遇,为何没有站出来义正辞严的阻止,是否是个冷漠无情之人?

(杜甫自己是一个小官;那时也是按户抓丁的,杜甫只是在此投宿。)

(诗人保持沉默反映了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自请服役、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表达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同时对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进行含蓄的揭露。君与民这两头他都要同时顾及,这就是所谓忧国忧民,当着这样.者难以兼顾的时候,诗人的内心是极其痛苦的,于是他就在这巨大的痛苦中无可奈何地沉默了。)

石壕吏现在何处,石壕吏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4)

由于在早读让学生做了内容梳理及翻译,课堂上没有占用太多的时间。课堂内容比较充实,但时间仍然很紧张。所以如果要从翻译开始的话,这篇课文应该得两个课时才能完成。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