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核加热地幔形成热对流进而推着地壳移动)
地幔表面就是地壳。地壳的隔热性比较好,即便下方是1000℃左右高温的岩浆,我们也不会觉得烫脚。但我们前边也讲了:对于地球而言,地壳很薄,它就像是漂浮在地幔的表面,所以当地幔翻滚时,地壳也会被推着“滑动”。
地壳移动受下方地幔热对流的影响,这就造成地壳移动的方向不一致,在许多地方相互推挤,地球表面许多高原高山和沟壑深谷都是板块挤压拉扯的结果。
地壳主要是坚硬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它不像橡皮泥那样容易变形。当地壳板块被推着相互挤压时,在挤压面深处会逐渐集聚巨大的应力,当应力突破某一个临界点时,岩石会突然破碎,构造面相互摩擦,将巨大的能量瞬间释放出来,能量的释放通过地震波传递到很远的地方。
(地壳断层挤压和应力释放造成地震)
现在你知道了,人类的力量无法阻止地震。地震发生有随机性也有必然性,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地球有一个炙热的大铁核,只有等铁核凉凉了,地震才会消失。
但人类某些活动有可能触发地震,让地壳深处的应力提前释放出来。目前已经知道的“水库地震”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假如人们在修建水库之前没有仔细进行地质勘探,或者因为技术水平不够没发现断裂带,碰巧把水库建在了断层附近,水库蓄水使地表压力发生变化,或者水在强大压力下渗入到地质断层内部减小了摩擦系数,就会导致岩石中集聚的应力提前释放,从而诱发地震。广东河源频繁的地震就被认为与新丰江水库的建设有关,其震源位置大多在库区也就是万绿湖附近。
(2月11日广东河源新丰江库区发生地震)
人为因素诱发地震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学术界有不同说法:一些人认为水库地震是不好的,可能对地面造成破坏。另一种观点认为人为诱发地震可以提前释放地层应力,不让它集聚太多,从而可以避免大地震发生。
2023年地震比以前更多了吗?让我们先来看一看2023年头两个月全球发生地震次数与2022年同期的比较:
两年地震比较(数据来源:“volcanodiscovery.com”)
从对比数据可以看出,在两个相同的时间段里,地震发生的总次数并没有太大差异,5级以上强震还稍少一点。不同之处在于2023年的强震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区域,导致大量伤亡和财产损失,从而引起更多的关注。
根据国际地震中心(ISC)和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公开的数据表明,全球每年发生的地震次数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们能用仪器探测到的次数大约是50万次,其中约10万次是有感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