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是唐代中晚期最富盛名的诗人之一,其流传于世脍炙人口的佳作众多。他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
杜牧
公元844年9月,42岁的杜牧任职池州刺史,池州府所在地为秋浦县(今安徽贵池)。杜牧作为政府官员,又是诗人,自然会到池州各地视察游览。在春雨绵绵的这个清明节,他因为行路疲乏想喝点酒,来到了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酒罢之后颇有感慨,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七绝《清明》。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直译:
第一二两句:正是江南的清明时节,春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路上行人在疾风苦雨中行进,又恰逢清明祭奠日子,心中不免断魂落魄。
第三四两句:诗人行路困乏,询问一个牧童哪里有酒家?牧童指着远方回答,那个开满杏花的村庄就有酒家。
赏析:
清明节正是举家踏青扫墓的时节,也正是春雨霏霏的季节。诗人杜牧正行进在路上,纷纷扬扬的细雨打湿了他的衣衫,也把周身的湿气和郁闷植入了他的心底。
雨中行路自然艰难,困顿疲劳一直追随着他。于是他想喝点酒解解乏再上路。他问一位骑在牛背上的牧童哪里有酒家,牧童指着远方开满杏花的村庄说,那里有很多酒家。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清新典雅,自然质朴。读罢此诗,我们面前不由得出现了一幅清爽淡雅的水墨画。江南的蒙蒙春雨,下在了我们的心头,这个杏花盛开的村庄,进入了我们的心扉。
杜牧这首诗,作为描写清明节的流传最广的一首诗,一直广为传诵,几乎妇孺皆知无人不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