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这首诗具有什么诗意,清明这首诗包含了什么数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03 02:43:19

清明这首诗具有什么诗意,清明这首诗包含了什么数字(1)

清 明(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这首诗具有什么诗意,清明这首诗包含了什么数字(2)

作者及创作背景简介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他出生于书香世家,一生为官清正,治学严谨,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以文坛宗师、孝廉楷模垂范千古。著有《山谷词》。

  这首诗作于北宋末年的“元祐党争”时期(1086年—1094年),因王安石变法时,推行新政措施,朝廷形成了支持变法的“新派”和反对新政的“旧派”。旧派也被称为“元祐党人”,其中包括大文豪苏轼、司马光等人。黄庭坚因与苏轼交好,也略受牵连。

诗意

清明时节,桃红李白,含笑盛开。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

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春雨充沛,滋润郊野旷原,使草木变得青绿柔美。

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做官而被大火烧死。

不管是贤者还是平庸之辈,千年之后又有谁知道呢?最后留在世间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赏析

这是一首借清明抒发感慨的五言律诗。

首联描写清明之时两幅不同的画面。“佳节清明桃李笑”,清明正是春暖花开之时,百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常见的桃花李花更是绽开花苞,盛开于春风之中,似有欢笑之意。“野田荒冢只生愁”,清明也正是人们上坟祭祖的日子,走到坟场,只见荒冢累累,心中自然会生出许多凄凉;况值祭祀时候,难免忆及长眠之先人,又要产生悲哀,这就是“只生愁”的含义。画面虽不相同,但描写的准确、手法的使用则是一致的。桃李无所谓“笑”,荒冢也不能“生愁”,这只是赋予桃李、荒冢以人的情绪,是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颔联描写清明时节生物的活跃情景。“雷惊天地龙蛇蛰”,写的是动物的活动。春雷震响,天地惊动,动物于冬眠中被惊醒,雷声告知它们春天已经到来,于是它们便纷纷走出蛰居之处,活跃于春的气氛之中。“雨足郊原草木柔”,写的是植物的生长。春雨贵如油,是说春雨能像乳汁一样,让草木迅速生长。雨足之后,郊原上的草木自然就萌发柔嫩了。

以上两联写了桃李、荒冢、龙蛇和草木。

颈联专写人,人在清明时的活动也是各不相同的。“人乞祭余骄妻妾”,通过齐人于璠间乞食这一典故写了愚人的行为。“士甘焚死不公侯”,乃是通过介子推的故事表现了贤人的气节。这两个典故放在清明节的具体环境中,其意义都已超出本身的范围。

这颈联用典精深,看似平直叙述,一样人生,两种境界,不置可否的对比中,其实暗含着诗人对介子推高洁品格的肯定与赞扬。

于是作者在最后的尾联中就有了贤愚不分的慨叹、蓬蒿满眼之感触。不管是贤者还是平庸之辈,千年之后又有谁知道呢?最后留在世间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作者得出的这个人生不论贤愚都要一律归于荒冢这样一个虚无的结论,与他在贬谪生活中的消极思想是一致的。

这首诗的景物的描写、感情的抒发,无不得力于对比。不但桃花与荒冢有对比、齐人与介子推有贤愚之比,而且自然界的蓬勃春景与人生的无味黯淡也是一组鲜明的对比。

这首诗通篇运用对比手法,从清明祭扫想到人们的各种活法,想到了人生的不同价值。诗写的不仅是景,是情,更是理,是人生之理。因此,黄庭坚的《清明》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