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今天我要讲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题目里的“九月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是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忆”,是“回忆”的“忆”。“山东”,在这首诗里指的可不是现在的山东省,而是华山以东,作者的家乡就在那里。从题目我们可以大概猜到,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王维在重阳节这天回忆家乡兄弟的事情。我们先来读一遍,看看诗人想家的时候写了些什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异乡:外乡、他乡。②为:作。③佳节:美好的节日。④登高:重阳节的习俗。⑤茱萸:一种香草。
独自远离家乡,在他乡作客总会感到一些凄凉,每到佳节便会更加思念亲人。在远方想到兄弟们呆着茱萸向高处攀登,也会因为少了我一人而感到遗憾。
重阳节故事:
古时候,汝(rǔ)河边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小伙子,名叫桓(huán)景。他家里有父母和妻子,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过得十分快乐。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汝河里忽然出了一个瘟魔,岸边很多村庄流行起了瘟疫,死了不少人。桓景一家人也被染上了,父母和妻子都死了,只有桓景活了下来。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他听说东南方的山中有一位叫费长房的神仙,能降妖除魔,决定前去拜师学艺。
桓景带上一袋干粮上路了。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费长房看了看桓景,问他说:“年轻人,我可以教你长生不老,也可以教你点石成金,你想学哪样啊?”桓景摇了摇头说:“师父,我不想长生不老,也不想点石成金,我只想学习一些对付妖魔鬼怪的本领,保护无辜的百姓。”费长房和蔼地对他说:“我看你一心想为民除害,就收下你这个徒弟吧。”他交给桓景一把降妖宝剑,又教他降魔的武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茱萸果实
一天早晨,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徒儿,你在这儿快一年了。我算了一下,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了。我给你一把茱萸(zhūyú)叶、一瓶菊花酒。你赶紧回家,先让乡亲们登高避灾,然后再去斩妖除魔。”他一招手,飞来一只仙鹤,让桓景骑在背上,把他送回了家。
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叫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zhǐ)高气扬地走进村里。他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就四处张望,最后发现村民们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冲去。刚到山脚下,突然一阵浓茱萸叶香和菊花酒气迎面扑来,瘟魔顿时头晕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转。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背嗖(sōu)地投掷(zhì)出宝剑,哧(chī)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世上是没有妖魔鬼怪的。人们之所以在九月初九这一天登高、喝菊花酒、插茱萸草,主要还是因为九月是收获的季节,天气又好,适合全家一起登山团聚。九月初九又是一个双阳数的好日子,那就顺便跟上天祈求一点好运气吧,所以这一天慢慢就变成了一个节日。
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之后,我们再回头看这首诗就简单多了。诗人想表达什么呢?
重阳节本来是一个全家团聚的日子,诗人在家的时候,每年到了这一天,都要跟兄弟们一起登山饮酒,一路上说说笑笑,别提多高兴了。可是现在呢,他只能一个人在很远的地方,想象着兄弟们已经登上了山顶,大家团聚在一起,就缺他一个,诗人越想越觉得孤单,于是就有了“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感慨。
背诵窍门
今天我再告诉你一个背诵这首诗的口诀——“异乡思亲,兄弟一人”,用这八个字,你就能记住四句诗中的关键词了。
背诵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