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湖记原文及翻译,桃源记原文和翻译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06 06:56:39

广德湖,那是一幅藏在宁波西乡的美景。遥想当年,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明州鄞县的西乡闪耀。

据《四明谈助》记载,它的原名叫作罌脰湖,如同一个古老的盛酒容器,承载着这片秀美之湖。广德湖的湖域跨越了现在的集士港、横街、古林、高桥四个乡镇,如同一幅宏大的画卷,展现出它的水域广袤。

广德湖记原文及翻译,桃源记原文和翻译(1)

过去,广德湖更是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寻古访幽、吟诗作赋的好去处。他们以诗歌赞叹这里的美景,如“泽国秋晴,天高水平,遥山晚翠,极浦寒清,循游具区之野,纵泛广德之宽”,这是“四明狂客”贺知章在《广德秋泛赋》中的诗句,是目前已知最早盛赞广德湖的诗歌。

宋治平年间曾任象山县令的林旦留下了《题广德湖》:“湖水新添一尺强,焕然欸乃出横洋。晓来极目青山小,看剑忘情白日长。金线拂波新柳湿,鱼鳞铺地落梅场。我来无限风光好,占得魁奇胜洛阳。”林旦与苏轼、王安石为同科进士,后人称赞林旦“以文学为政,邑人宜之”。

广德湖记原文及翻译,桃源记原文和翻译(2)

在广德湖畔,那些诗人的诗句似乎还在回响,让人感受到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眷恋。如今我们站在这里,感受着湖面的广阔和宁静,仿佛能穿越时空,与那些文人墨客共鸣。

据《四明谈助》记载:“广德湖也,自望春桥西南即是。其东,自东港口抵望春桥,西自西港口抵林村,南自南港口抵清垫蒋山湖后,其北则自北港口出至高桥之南。”这样的描述,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浩渺的湖泊,清澈的湖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关于广德湖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广德湖曾经“广袤数万顷”,有着深厚的恩泽,滋润着百姓,因此得名“广德湖”。另一种说法是广德湖修筑于唐广德年间,因此得名“广德湖”。无论是哪种说法,都彰显了广德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在这片湖泊的润泽下,人民安居乐业,物产丰富,风光秀美。

广德湖记原文及翻译,桃源记原文和翻译(3)

历史的长河中,广德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足迹。曾巩的《广德湖记》记载着,广德湖最早出现在南朝的梁齐之际。到了唐代大历八年,当时的鄞县县令储仙舟开始修治广德湖,贞元元年,刺史任侗扩修广德湖,这些历史记录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水利工程的重视和智慧。

然而,北宋政和七年,为了增加农田面积和朝廷赋税收入,郡人楼异奏请朝廷废湖为田,皇帝欣然同意。于是,广德湖的命运发生了改变,湖泊变为了田地,曾经的广德湖成为了八百顷的农田。百姓们在这里耕耘着,收获着,过着他们的日子。

广德湖的消失,无疑是对鄞县水利灌溉工程的重大损失,也改变了宁波的水利生态环境。然而,即使湖泊消失,人们也没有忘记它曾经的存在。在高桥到古林的南北向之间,留有一条宽阔的河流,最宽的地方可以达到百余米。在这条河流上,人们建起了桥梁和寺庙,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十三洞桥。

广德湖记原文及翻译,桃源记原文和翻译(4)

无数次洪水洗礼,使广德湖上许多古桥随风而逝,十三洞桥却巍然屹立。在城西,素有“金山隔银山,洞桥十三眼,前后千亩畈,杨柳十八湾”一说,说的便是广德湖十三洞桥一带。杨柳十八湾,赞的是十三洞桥周边风光宜人的自然环境。

十三洞桥位于旧广德湖的中心位置湖山村,是清嘉庆年间的进士董澜出资建造的。这座桥全长53.31米,宽2.2米,因为桥孔多达13孔而得名,也是宁波桥孔最多的塘河桥。桥墩用棱角条石叠成,桥的两侧有26块护栏石,中心桥栏两侧刻有“十三洞桥”四个大字。桥梁材质全为鄞江小溪石。桥畔原有桥亭,亭联:“暂寄足乎?欲行且止”,“请息肩矣!少坐为佳”。可惜的是,这个桥亭现在已不知所踪。

广德湖记原文及翻译,桃源记原文和翻译(5)

在桥畔还有一座普济禅寺,也是董澜在同一时期建造的。然而十年浩劫中它被废除了,现在的寺庙是在近年来重建的。为了纪念董澜后人,在河畔建立了董氏宗祠,与普济禅寺隔河相望。

去年5月,政府规划在旧广德湖遗址挖建蓄水湖。挖建蓄水湖能否解决城西水涝问题?一些遗存的古迹又将何去何从?这些问题或许能从未来的发展中找到答案。无论如何,我们都不会忘记广德湖曾经的存在和它对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影响。

广德湖记原文及翻译,桃源记原文和翻译(6)

旅行小贴士:

广德湖与十三洞桥地址:浙江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湖山村

交通:自驾导航搜索“十三洞桥”。公交646路到上董站,步行约500米。


文/图 原创,感谢你的阅读,你的每一次点赞、分享和留言都让我心生欢喜。

如果喜欢请关注@Trip在路上,我们一起看风景。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