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诱导雌花
对同一作物在不同生育期使用乙烯利(由于使用目的不同),则用药浓度也不一样,如在果树上应用若用作疏花疏果,乙烯利使用浓度在几十至几百ppm,而用作果实催熟就要1000ppm左右。
即使同一作物在相同生育价段使用乙烯利,由于作物长势和气候条件等不同,使用的浓度也不完全一样。如棉花使用乙烯利催熟,虽都是在生育后期使用,而长势旺盛的或喷药时气温较低的浓度要高些,反之浓度低些。所以所谓乙烯利的适宜浓度实际上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有一定的变动范围,随着当时条件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乙烯利的使用浓度直接影响到应用效果,适宜的浓度应以有效、安全、经济为原则,浓度过高会破坏植物体内正常的生理生化过程而出现不良的结果。如据报道,乙烯利浓度在500- 1000ppm间,对烟叶促黄有良好效果(早、中烟浓度低些,晚烟浓度高些),但浓度超过2000ppm则会产生药害,烟叶上出现枯焦的斑点,同时乙烯利浓度过高也不经济。又据报道,对在树上的温州蜜柑用乙烯利催熟使用浓度一般以200ppm为宜,超过500ppm便会引起严重落叶。当然使用乙烯利的浓度也不能太低,否则对植物起不到足够的生理效应,也就达不到人们预期的应用效果。
在考虑乙烯利使用浓度时,必须同时考虑实际用药量,这是因为相同的用药浓度而用药量不同,则实际应用乙烯利的总量也就不一样,这也会影响到应用效果。目前在生产上由于采用常量、低量、超低量等不同的喷雾方式,因此使用的乙烯利浓度也就相差很大,我们在使用中要充分考虑到乙烯利的实际用量。
6、乙烯利的使用方法有哪几种?考虑到乙烯利在植物上的使用目的、应用效果及产生的副作用等因素,乙烯利的使用方法不尽一样,在生产上采用喷洒、浸沾、涂抹、气熏等方法,其中以喷洒较为常用。
(1) 喷洒:按需要的浓度配制成乙烯利的溶液,用喷雾器将其喷洒在植物上。植物的叶片、茎秆、果实等器官都能吸收乙烯利,但主要是通过叶面吸收。当乙烯利进入维管束内后,就随着有机质的运转而输向其他组织器官。进入细胞内的乙烯利便逐渐分解释放出乙烯,进而对植物产生作用。
(2) 浸蘸:将需要处理的植物器官浸在配制好的乙烯利溶液中,几秒种后拿出滴干药液即可。目前生产上对番茄、香蕉、柿子等果实的催熟多采用这种方法。乙烯利进入果实内的途径大体和进入叶内相同。
(3) 涂抹:将配制好的乙烯利油剂或水剂,直接涂于植株需要处理的部位,如乙烯利促进橡胶树的排胶,就是用乙烯利油剂涂在橡胶树冠的表皮。
(4) 气熏:通过乙烯利加碱而分解释放出的乙烯气体来进行处理,这通常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的,如对果实的催熟则可采用此法,但目前生产上还很少应用。
无论采用那种方法,重要的是要保证乙烯利能充分到达作用的部位而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尽量省工、省药和减少副作用。
在乙烯利溶液中,适量加入中性肥皂粉或吐温-20等粘着剂,可以增加乙烯利药液与叶面、果皮等的接触而提高进入植物体内的药量,从而可提高乙烯利的药效,这对有较多蜡质的植物尤为适用。
7、为什么要强调乙烯利的用药质量?乙烯利使用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应用效果的大小,因此植物使用乙烯利,一定要注意质量,以提高其应用效果。
使用乙烯利要注意喷洒均匀,药液的雾滴要细,使乙烯利进入植物体内的数量大致相近,不能有的植株喷的药量过多而产生作用过大,甚至发生药害;另一些植株喷的药量太少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漏喷根本不起作用。只要稍有疏忽,这种现象在生产上是经常会出现的,因此务必引起注意,不能马虎。
乙烯利虽是内吸性生长调节剂,可以在植物体内移动,但在用药时还是要尽量使药液直接喷在欲使其起作用的部位,减少喷在非作用的部位,这是因为乙烯利直接喷到的部位所产生的作用比乙烯利运转去的作用更大些。如树上的果实用乙烯利催熟,要使药液直接喷在果实上,尽量减少喷在叶片和树冠上,这样用药经济、有效。
二、乙烯利生产实践应用乙烯利可以使果蔬中的VC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但对酸度影响不大。乙烯利在果实成熟过程中,能促进一系列的生物代谢,如淀粉降解、叶绿素分解、糖分的增加以及各种酶活性的变化。如采用乙烯利处理芒果,能显著地加速果实硬度的丧失和淀粉的水解及其含量的减少,并促进叶绿素分解和色泽转化,使果肉保持较高可溶性糖浓度和胡萝卜素含量。乙烯利处理苹果,显著增加蔗糖含量,淀粉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增强,中性转化酶和蔗糖磷酸合酶显著激活。
1. 促进果蔬提早着色和成熟乙烯利通过提高果实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膜酯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促进膜酯过氧化作用,增大细胞膜透性,削弱细胞膜的保护作用,破坏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从而促进了果实成熟衰老。乙烯利也能加速叶绿素分解,促进花青素形成,而使果皮着色,提早成熟。乙烯利在香蕉、芒果、大樱桃等果树上已经有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