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有位老者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静静地在一旁观看。老人技巧纯熟,没多久就收获了满满一篓鱼。他见小孩乖巧可爱,想把鱼送给他,小孩却摇摇头拒绝,老人奇怪道:“你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里的钓竿。”
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
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故事几经流传,慢慢就演变成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鱼”与“渔”,一水之差,意思却截然不同。
无水的“鱼”,只是一条普通的,用来解一时之饥的鱼。一进肚,它悄无声息,再无音讯。
而有水的“渔”,意为捕鱼,它是获鱼的手段。
我们都知道,先有渔,才能有鱼。
而什么样的渔,决定了你能收获多少鱼。
鲁滨逊流落到荒岛,手无寸铁,他用树枝制成鱼叉,下海捕鱼,一次一条,虽然费劲,多跑几次总能填饱肚子。
慢慢地,他在岛上有了自己的营地,鱼叉升级成渔网,撒一次网就能捞到不少渔,就算几天不下海,也不用为三餐发愁。
日本渔民被称为捕鲸狂魔,连幼鲸和*的母鲸都不放过。他们用鱼雷作业,就这样硬生生把鲸鱼炸成了濒危动物,抓一条少一条,目光太短浅!
《淮南子》中记载,西汉有一种打渔方式,名为“涸泽而渔”。渔民先抽干河塘,留下的大鱼小鱼,统统收入囊中。水干了,鱼没了,池塘废了,从今以后,再无鱼可捕。万万不可!
鱼雷和涸泽都是只顾眼前,透支未来的做法,不长远。
鱼叉伤害小但效率低,很有可能事倍功半。
渔网捞起今天的大鱼,小鱼们从网眼漏出,生生不息,又成了明天的大鱼。
看到这里,明眼人都瞧出来了,两头兼顾的渔网,才是最佳选择呀!
《淮南子·说林训》有一言,“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想要河塘中的鱼,与其站在水边光看着,还不如回去织鱼网,把鱼儿捕到手。
捕鱼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们手握着生活的鱼叉,日复一日为温饱卖力。
与其羡慕别人的风光无限,不如把自己的能力、资源、乃至于手头的闲钱,编成一张“人生渔网”。
有这张“渔网”在手,天下鱼,你全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