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它们在水中愉快地嬉戏。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苇也开始抽出短短的新芽,而美味的河豚鱼,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洄游到江河里来了。
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桃花、水鸭、蒌蒿、河豚等这些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描绘出一幅闲适自然的美丽春景图,抒发了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这首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苏轼评论王维的山水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苏东坡诗里的桃花,是对一位美食家的告知媒介,蒌蒿满地了,芦芽长出来了,正好配着河豚大快朵颐啊,这是吃货的大好时节。
七、《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雨中的青山,翱翔的白鹭,两岸的桃花,春江绿水、鳜鱼肥美,江上渔舟,一位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的渔夫,惬意地享受着斜风细雨,不想回去。
这是一幅充满了诗意的山水画,张志和用明丽的色泽,活泼的语言,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优美的山光水色,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张志和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句诗成为西塞山最著名的招牌,没有之一,传承千年,脍炙人口。
张志和的《渔歌子》问世七年后,传到日本,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当时的嵯峨天皇读后,大加赞赏,亲自作了五首《渔歌子》来相奉和。后来,这首诗与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起被列入日本的教科书。
唐大历九年(774年),大书法家颜真卿出任湖州刺史,多次邀请张志和相聚,两人言谈甚欢,后来颜真卿还专门定制了一艘船,送给张志和。
这年冬十二月,颜真卿邀请张志和等人一起东游平望驿,一番欢饮之后,醉酒的张志和不慎在平望的莺脰湖落水去世,实现了他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愿望,年仅四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