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计划的纪念邮票,头像上的老人就是美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乔治•马歇尔,即马歇尔计划的提出者
说情理之中则是因为,无论选择中立或者加入欧盟,都是芬兰用来保护自己的方式: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芬兰选择走中立路线,以求置身于超级大国的冲突之外,也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芬兰希望通过欧盟和欧元区来把自己安全地带进西欧。
毕竟芬兰实在是被吓怕了,虽然它现在看起来风风光光,发达程度和幸福指数都在世界排得上名号,但历史上的芬兰,也不过是一只任人宰割的小绵羊。
芬兰,的地理位置在欧洲的北部,处于瑞典与俄罗斯之间,请务必记住这个重要的位置和两位不好惹的邻居,因为从某种程度而言,这正是芬兰苦难的开端。
▲芬兰的位置示意图,这个微妙的地理位置大概可以用左有狼(瑞典),右有虎(俄罗斯)来形容吧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芬兰先民就达到了铁器时代的发展水平,但一直受到政治上更先进的西侧的斯堪的纳维亚人以及东侧斯拉夫人的威胁。
首先到来的是瑞典人,其实早在维京时代(790年-1066年),瑞典就已经开始与芬兰有所接触,但当时他们的目的主要是与阿拉伯世界建立贸易联系,所以并没有在芬兰设立永久的定居点。一直到13世纪瑞典人改信了基督教,并发动两次十字军东征,才彻底控制芬兰,拉开了长达几个世纪的瑞典-芬兰王国的序幕。
▲瑞典乌普兰地区的绘画,上面绘制了瑞典国王和英国主教前往芬兰进行军事远征,也就是第一次瑞典十字军东征的场景
同时,另一边的俄罗斯,也出于政治和宗教目的对芬兰虎视眈眈,当然,其实它更主要的目标是瑞典,芬兰只是个顺带的。只是两虎相斗,兔子遭殃,在瑞典与俄罗斯的拉锯下,芬兰一会儿被征兵、一会儿被占领、一会儿被割地,可谓是受尽夹板气,直到1809年索性变成了俄罗斯的大公国,才算勉强消停些。
▲1808年俄瑞芬兰战争进程图
其中有几个例子可以大致体现出芬兰的悲惨境遇。
1570年-1595年,瑞典与俄罗斯爆发战争,芬兰作为军事战役的现场,遭到严重的破坏,人称“长怒”;1714年-1722年,战争再次爆发,俄国占领了芬兰,并进行了摧毁和屠*,人称“大怒”;1741年,战争再次爆发,俄罗斯又入侵芬兰,开始了短暂的占领,人称“轻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