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的边境线与归属权的历史变化
正是这种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的愤怒,使芬兰人格外重视国家安全,虽然许多国家加入欧盟都是考虑到了安全因素,但对于芬兰人来说,安全是头等大事。
芬兰希望通过加入欧盟和欧元区,尽快走出冷战的阴影,开辟新的可能性。一方面,可以借助欧盟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为自身的稳定与和平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加入欧元区,也被视为能够拉近芬兰与西欧之间距离的有效手段。
2.冷战结束后尽快融入西欧经济圈
在芬兰正式进入欧元区以前,许多当事人和旁观者并不看好这项决定。
首先是货币独立性问题。一旦加入欧洲货币联盟,芬兰原本的货币马克(或马克卡)就会逐渐消失,最终完全被统一的货币欧元所取代,许多人担忧如果没有独立的货币,可能会意味着部分主权的丧失。
▲ 如今已经绝版了的芬兰货币——马克
此外,作为典型的小型经济体,芬兰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几个少数的行业,这使得芬兰经济本身就很容易受到内外部的冲击。而采取统一货币之后,芬兰就会失去汇率变化这个“缓冲”,更加难以应对国内外的各种动荡。
这样的思虑并非杞人忧天,芬兰的邻居瑞典就有着类似的担忧,并最终坚定地拒绝了货币联盟。但芬兰,在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包括经济因素以后,还是做出了加入欧元区的决定,并表现出非常欢迎的积极态度。
当时的芬兰正处在经济衰退中。1990年,芬兰与前苏联的易货贸易崩溃。由于对前苏联出口占了芬兰总出口的五分之一,因此芬兰经济受到严重打击,芬兰的GDP在三年内下降了11%,失业率也上涨到18%,一直到1995年加入欧盟时,经济才开始慢慢复苏。因此,芬兰一直在寻找合适的经济发展机遇。
▲ 芬兰的GDP与失业率变化图
一个统一的货币联盟能够带来许多的好处,最显而易见的就是降低交易成本和汇率波动,从而增加投资与贸易,以及加强经济稳定,比如缓解利率和通货膨胀率。
当然,这其中也免不了前面所述的那些风险,但做什么事没有风险呢?在敢于冒险这一点上,芬兰人似乎比自称是维京人后代的瑞典人做得更好,他们展开了公开辩论,模拟了应对冲击的措施,并通过宣传运动向公民传播关于货币转换的实用建议,看起来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瑞典人绘制的漫画,他们经常自豪地宣称自己是维京人的后代
1998年5月,超过50%的芬兰人投票支持采用统一的货币,芬兰加入欧洲货币联盟的决策被正式确定。
此处顺便一提芬兰的舆论造势能力,在1996年第一次提出这个项目时,只有25%的芬兰人支持这个决定,但是在政府及工商业人士的努力科普下,公众舆论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最终,多数芬兰人都认可了统一货币。